-
小麥價格階段回暖延續 供需博弈決定麥價上漲空間
2015/12/10 8:32: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1月下旬以來,受流通糧源供給偏緊及市場需求漸趨回暖的影響,國內小麥價格溫和上行,終端市場面粉、麩皮價格亦穩中有漲。小麥市場在經歷1個多月的恢復后,近期市場預11月下旬以來,受流通糧源供給偏緊及市場需求漸趨回暖的影響,國內小麥價格溫和上行,終端市場面粉、麩皮價格亦穩中有漲。
小麥市場在經歷1個多月的恢復后,近期市場預期有所轉變,穩中溫和上行已成階段主流。
產銷區小麥價格溫和上漲
隨著市場流通糧源不斷消化,近期小麥市場供需偏緊的現象較前期愈發明顯,部分地區制粉企業雖不斷小幅提高收購價格,但大多市場仍表現有價無市。市場供給與需求此消彼長,使得各地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溫和上漲。
當前,河北、山東、河南北部等地區制粉企業國標三等小麥進廠價為2400~2440元/噸,國標一等小麥大型制粉企業進廠價已調到2500元/噸以上。受質量影響,盡管江蘇、安徽等地小麥價格上行幅度小于北方麥區,但目前企業掛牌收購價也上調至2300~2360元/噸之間,江蘇中部面粉加工企業質量較高的小麥收購價甚至已達2430元/噸。11月下旬至今,主產區部分地區面粉廠收購報價上漲60~80元/噸。
受產區小麥價格上漲影響,近期南方銷區小麥到港價格亦小幅上行。目前廣東各港口2015年江蘇產普通紅小麥港口報價2460元/噸左右,福建福州港口報價2450元/噸,上漲20~40元/噸。據了解,近期南方銷區小麥購銷行情有所好轉,但蘇皖地區小麥發往華南銷區的數量仍較往年偏少。
相關市場人士分析,小麥市場價格在經歷10月初的“斷崖式”下跌之后到當前的溫和上行,行情變化使得市場預期發生改變。盡管當前市場仍顯不溫不火,小麥價格上漲不夠過癮,但階段性穩中上行態勢已基本確立,麥價再度落下去的幾率已經很小。
終端市場需求回暖漸露端倪
隨著節日臨近,傳統的面粉消費高峰將悄然而至,市場需求逐漸回暖。盡管當前制粉企業的開工率仍低于上年同期,但比前期還是有所提高的。據了解,10月份面粉加工企業的平均開機率基本在40%~45%,而11月下旬以來的開工率已基本恢復至50%~55%。
受近期小麥價格上漲影響,面粉市場整體雖仍顯風平浪靜,但部分地區價格亦出現小幅跟漲。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特一粉出廠價基本在3080~3160元/噸,銷區批發價3360~3400元/噸,大多也出現20~60元/噸的小幅上調。
近期豬料對麩皮的需求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替代品玉米纖維價格上漲支撐麩皮價格上行。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麩皮出廠價已基本站穩1100元/噸一線,個別地區甚至突破1200元/噸的價位。
市場預計,隨著節日臨近,終端市場消費將會不斷增加,一些經銷商將會逐步備貨,階段性需求旺季將會一定程度上繼續支撐小麥價格。
臨儲拍賣成交或會有所復蘇
按照常規,往年此時國家臨儲拍賣是小麥市場供給的主要渠道,但今年的拍賣成交持續低迷,政策糧進入市場的數量大幅縮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全國政策性小麥累計成交665萬噸,遠低于去年成交的1400萬噸,山東小麥拍賣已有很長時間流拍。
臨儲小麥拍賣成交低迷,充分反映了市場對政策性小麥的需求不強程度。主要原因是市場價格低于政策性小麥銷售價格,政策性小麥沒有競爭優勢,難以吸引企業參與交易。
目前,主產區制粉企業國標三等小麥進廠價在2360~2440元/噸之間,而托市小麥拍賣底價為2460元/噸,差價20~100元/噸,如果再加上出庫費、運輸費和其他雜費,實際到廠價格將會更高。
不過市場預計,鑒于小麥市場流通糧源不斷減少的現狀及企業節日備庫增加的預期,后期一些企業為維持節日生產或將不得已從拍賣市場采購部分小麥,臨儲小麥成交狀況或會有所復蘇,但臨儲小麥的拍賣價格仍是制約企業從競價市場獲取糧源的最大障礙。
供需博弈決定麥價上漲空間
由于小麥市場流通糧源供應偏緊,近段時間以來制粉企業多以消化庫存為主,甚至有的企業庫存殆盡。據了解,在11月下旬山東濱州、河北邯鄲等地就陸續有面粉廠反映,因為小麥庫存低位而影響到廠家開機。
有關資料顯示,當前面粉加工企業的整體小麥庫存指數為47,低于正常的50以上及去年同期55的水平。鑒于此,隨著元旦、春節的臨近,估計12月份制粉企業仍將陸續進入一年一度的適量備貨日程。
市場糧源的減少、企業節日備庫的增加,將會支撐小麥價格階段性上行,但后市小麥價格的上漲空間,仍要取決于各市場主體的博弈程度。
供給上看,盡管流通市場小麥糧源減少,但國家臨儲庫存龐大,后期市場也難以出現缺糧局面。而從需求上看,節前的市場需求雖有所增加,但大幅增長也不現實。更何況作為需求主體的制粉企業,運營壓力一直較大,當前小麥價格也已經基本接近廠家可忍受程度,估計制粉企業也不可能盲目擴充庫存而增加市場風險。
整體上看,節前的小麥價格將是低處有支撐,高處不勝寒,供需狀況及國家政策調控仍將決定市場的方向。對市場各主體而言,有關業內人士提出的“謹慎樂觀、適量備貨、擇機出手、不賭后市”的操作手段亦不失為上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