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步入低谷期:中國天然氣進口也表現出明顯放緩趨勢
2015/12/4 8:32: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新披露的行業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國天然氣消費量1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0%;1-10月消費量1465億立方米,增長2.7%。與去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新披露的行業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國天然氣消費量1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0%;1-10月消費量1465億立方米,增長2.7%。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單月消費增速下降4.5個百分點,累計消費增速下降4.4個百分點。
由于消費步入低谷期,中國天然氣進口也表現出明顯放緩趨勢。今年10月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為44億立方米,同比下降4.8%;而去年同期進口增速高達19.4%;1-10月天然氣進口量48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6%,去年同期累計增速為10.2%。
今年以來,國內天然氣市場整體不景氣,需求不振導致產量和進口量隨之下滑。在專家看來,這一方面與國際大環境的變化有關,另一方面歸因于此前國內氣價調整滯后、替代能源沖擊等因素。
“天然氣以前被比喻成為‘大眾情人’,在全球廣泛推廣,而后來發現,更像是'巴黎香水’,并不適合所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小杰說。
徐小杰在上海交通大學參加國際能源問題研究中心組織的內部研討會時表示,從外部大環境來看,全球業界對天然氣的認識正在發生改變。此前,由于頁巖氣革命的成功,天然氣的黃金時代在美國實現了。然而其他國家很難像美國一樣獲得價格低廉的天然氣,尤其是在亞洲,天然氣一直存在“亞洲溢價”現象。從去年開始,全球天然氣需求開始放緩。
從內因來看,以前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著眼點主要在供應側,比如陸上資源開發、海外資源進口等。而在需求側,中國天然氣市場發育程度滯后,上下游產業規劃失調,在很多應用領域,天然氣在經濟性方面缺乏競爭優勢。另外,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跌,傳導至國內油品價格大幅下滑。液化石油氣等與石油相關的品種給天然氣市場帶來了“逆替代”的沖擊。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自2015年11月20日起,將非居民用氣最高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并進一步提高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程度。這為國內天然氣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心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冬至高峰消費 帶動豬價上漲
- 下一篇:供需博弈加劇 豬價多數穩定僅北京上漲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