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級無人機進入紅海 商用級無人機市場亟待開發
2015/11/22 8:32: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高交會無人機分會場的開幕式上,觀眾席兩側各有11架消費級、工業級無人機同時起飛,分別組成深圳首字母縮寫“S”和“Z”,盤旋在會場上空,引得觀眾紛紛起身,拍在高交會無人機分會場的開幕式上,觀眾席兩側各有11架消費級、工業級無人機同時起飛,分別組成深圳首字母縮寫“S”和“Z”,盤旋在會場上空,引得觀眾紛紛起身,拍照留念。
為無人機開設專門分會場,是高交會歷史首次;國內規模最大的“尖兵之翼”無人機專業展南下深圳與高交會同期舉辦,也尚屬首次,九成以上展品均為工業級無人機及軍用無人機。同期論壇專家指出,相比已經陷入紅海競爭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在農業、電力、應急救援、智慧城市等領域,商用級無人機市場還亟待開發。
農林植保應用被看好
談及當前的無人機應用情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十一部研究院總設計師李剛給出了一張“啞鈴狀”分布圖:一端是消費級無人機,由于相對較低的技術和投資門檻,已成一片“紅海”;一端是軍用機產品,固定翼無人機和少量直升機,技術高、投入大,行業壁壘突出;剩下中間的是民用級無人機,技術門檻居中,需求大,但參與者相對較少。
在民用級無人機市場中,農林植保占據了大頭。展會現場,農林植保幾乎成為參展工業無人機的標配功能,根據機型、動力、航時、載重,無人機整機售價也在數萬元到百萬元不等,還有農用無人機農藥噴灑的專業噴頭,也現身展會現場。
“農業將是商業級無人機發展最快的領域。”天津大學機器人與自主系統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齊俊桐指出,一方面,人力成本上升和智能硬件成本下降,為普及農用無人機提供條件;另一方面,國家對農業化肥使用量方面的要求,利用無人機發展精準、環保農業,也逐漸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今年7月全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部署,到2020年,國內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農作物化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而近年來農藥使用量穩定在31萬噸左右,利用率僅為35%。
農業無人機投資現階段也處于產業鏈卡位的時點。華泰證券分析師章誠等研究員在研報中指出,按照理論上15萬億畝可以滿足無人機作業的耕地計算,市場對無人機需求量大概是70萬-100萬架,植保服務市場空間至少是500億元/年以上。另外,無人機植保服務專業性很強,一旦與終端客戶建立了合作模式,其他競爭對手很難切入,行業內競爭對手也有意識加快跑馬圈地,以期更好實現產業鏈卡位。
從展商情況來看,多數展出的都是油動力農用無人機,而高科新農展出的則是16公斤單旋翼電動農用無人機。據介紹,華大基因、隆平高科等均采用了高科新農的無人機進行農田育種試驗、農藥噴灑等作業,大型農場也會定期租賃公司無人機和作業團隊實施作業,同時部分公司產品也開始出口。
上市公司中,一方面出現輝隆股份、新安股份、芭田股份等農資公司聯手無人機公司,投資無人機植保服務;另一方面,也有隆鑫通用、通裕重工、宗申動力等,發揮主業優勢,切入農業無人機研發、制造和銷售領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