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型種糧大戶遭遇糧價低位考驗
2015/11/17 8:32: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張保華和胡福華都是種糧大戶,他們是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鼓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促進土地集約規模化經營后成長起來的“新型農民”。他們經營的土地面積是中國普通張保華和胡福華都是種糧大戶,他們是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鼓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促進土地集約規模化經營后成長起來的“新型農民”。他們經營的土地面積是中國普通農民的幾十甚至數百上千倍,機械化程度也更高。而今年的糧食價格卻讓他們遭遇“豐收的煩惱”。
農業專家表示,隨著新玉米的大量上市,受國家收儲政策調整、加工企業需求疲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玉米市場呈供大于求狀態,短期內玉米價格難改頹勢。玉米價格的低位運行很快連鎖反應到小麥、稻谷等糧食價格。
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要養活自己,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并不容易。多年來,中國始終將糧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位置,通過最低收購價、臨儲收購等政策性收購措施或補貼提高農民種糧收益,保持農民種糧積極性。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告,2014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071億公斤,比2013年增加50多億公斤。多個部門預計,2015年中國糧食產量將再創新高,由此實現“十二連增”。
對于當前中國糧食市場的供需形勢,農業專家以“三高”概括,即糧食產量高、庫存量高、進口量高。受供大于求影響,三大糧食市場價格連續下跌,影響農民的收入。
此外,國內糧食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國家保護價格收購政策面臨較大壓力,而同期國際市場糧價處在一個較低水平。
面對當前的復雜形勢,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務院舉行常務會議11日明確,要多措并舉,穩定糧食生產、增加種糧收入,通過做好收購、消化庫存、改革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等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
張保華說,他看到會議提出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完善玉米、大豆補貼政策,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明年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感覺吃上了“定心丸”,“只要還有補貼或者保護價,種糧就還有積極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