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行情“摔下斷崖” 年底前或“落地反轉”
2015/11/12 8:32: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一段時期,主糧品種價格下跌引發各方關注。特別是玉米價格,上半年運行態勢還基本平穩,7月份以后,其市場價格一路走低。直到進入11月份,東北地區啟動臨儲收購政策近一段時期,主糧品種價格下跌引發各方關注。特別是玉米價格,上半年運行態勢還基本平穩,7月份以后,其市場價格一路走低。
直到進入11月份,東北地區啟動臨儲收購政策之后,下跌勢頭才基本減緩。此時的華北玉米每斤均價僅0.8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下跌約25%。
消費低迷是背后推手
玉米的飼料消費一般占玉米總消費的60%左右。據有關機構測算,2014/2015年度玉米的飼用消費量約1億噸,較上年度減少1150萬噸,減幅10%。生豬存欄大幅減少是飼料消費減少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生豬行情自去年以來持續不振,豬糧比在去年5月份最低跌到4.5∶1。直到今年3月份,生豬及能繁母豬的存欄分別降至3.6億頭和3800萬頭,市場供應嚴重不足,豬價才開始穩步走高。盡管從今年二季度開始不少養殖企業加大補欄力度,但飼料消費依舊受到重創。
玉米的工業用量盡管只占總消費量的30%~35%,但對于玉米的價格影響卻十分深遠。從玉米的歷史價格走勢可以看出,2009年玉米深加工行業發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受工業消費劇增影響,隨后的兩年時間,玉米價格從每斤0.75元一路漲至1.25元。其間國內玉米庫存嚴重不足,不得不靠大量進口來緩解市場的供需矛盾。之后國家通過一系列產業政策調整來控制玉米深加工的無序發展,玉米價格得以控制在每斤1.1~1.15元范圍。
近兩年,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之控制“三公”消費,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玉米深加工產品如淀粉、酒精的下游消費急劇縮減,企業產成品大量壓庫,不得不采取降價來消化庫存、盤活資金。
企業經營利潤嚴重下滑,甚至大面積虧損,玉米深加工用量顯著減少。
供應充裕是上行壓力
我國玉米產量自2012年跨過2億噸門檻之后,產量一增再增,2014年生產2.16億噸,而2015年預計產量達2.28億噸。產量連增,臨儲收購持續進行,我國玉米臨儲庫存達到歷史高位。統計數字顯示,自2012/2013年度至2014/2015年度,我國累計收購臨儲玉米1.83億噸,若扣除臨儲拍賣和跨省移庫的數量,玉米臨儲約1.5億噸。
在產量連增、庫存龐大的背景下,市場的階段性供應也十分充足。從7月份開始,先是南方春玉米上市補充南方銷區的消費,繼而是華北地區夏玉米大量南下,進入10月份,東北新玉米也陸續上市供應。而市場早在6月份就對后期寬松的供應局面有所警惕,在企業減少采購、貿易商加快出庫的共同作用下,行情遭受明顯打壓。
臨儲降價是“最后稻草”
國家大幅下調2015/2016年度玉米臨儲收購價格,成為壓垮玉米行情的“最后一根稻草”。盡管市場早在7月份就已經猜測玉米臨儲價格會有所下調,但臨儲收購價從之前的平均每斤1.12元降至1元,依舊讓市場遭受重擊。
導致玉米走低的因素還不只這些,大量的進口玉米及飼料替代品,正快速擠占著玉米在南方銷區的市場份額。價格優勢是導致大量進口的主要原因。據市場信息,11月初美國玉米到岸完稅價為1622元/噸,而東北玉米在南方港口的價格約2050元/噸,每噸價差在400元以上。同期,高粱到港價格在2000元/噸左右,而大麥價格僅為1750元/噸左右。
目前,南方銷區的飼料加工企業已經習慣使用高粱、大麥及DDGS的飼料配方。據專業測試,大麥在豬料中的添加使用上,除仔豬料和生長期豬料的添加應控制在20%~30%外,育肥期豬料可添加至70%~80%;而高粱在添加了蛋白酶后,可以替代約50%的玉米。
產業自救是應對良策
應該看到,玉米價格大跌已成事實,正確看待、積極應對才是關鍵。筆者認為,玉米價格下跌和臨儲政策調整有助于玉米產業自救。
對于種糧農民而言,在保障基本種糧收入的前提下,改變他們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改變對“政策價格只能向上、不能向下”的預期,這樣更利于他們結合市場趨勢調整種植品種、改善種植結構。
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在飼料產業和深加工產業中,玉米的原料成本占到七成甚至更高,市場價格的下行無疑是給企業讓出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以利于企業多收、多存、多用、多銷。
對于市場而言,只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才能更好地激發玉米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積極性,進而促進玉米市場真正步入良性循環。
進入11月份,東北臨儲收購啟動,后期市場走勢將更令市場關注。分析來看,未來兩個月內,國內玉米行情將以穩中趨升態勢運行,主產區價格難有大幅漲跌。其原因:一是東北啟動臨儲,市場上質量好的玉米和質量差的玉米價差或逐步擴大;二是在東北啟動臨儲收購之后,華北玉米價格優勢進一步體現,但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華北玉米供應都將趨于偏緊;三是進入冬季,疫病高發,養殖補欄積極性不高,豬價逐步下行也刺激養殖戶加大出欄,預計飼料消費難有顯著起色;四是深加工行業難有本質性改觀,盡管近期白糖價格上漲帶動淀粉糖回暖,但大量用于加工酒精的木薯干進口卻擠占了玉米酒精的份額。
綜合分析,預計到12月底,東北產區玉米(折干標準品)平均收購價或在0.95~1.05元/斤,華北產區在0.90~1.00元/斤之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