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價格創2010年來新低 整體將繼續弱勢調整
2015/10/13 8:32: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訊:9月第三周,受到預期玉米連續大豐收的影響,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下跌,已經連續多日創下2010年來的價格新低。9月中旬,玉米臨儲價格下調至2000元/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訊:9月第三周,受到預期玉米連續大豐收的影響,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下跌,已經連續多日創下2010年來的價格新低。9月中旬,玉米臨儲價格下調至2000元/噸,玉米深加工持續疲軟,拍賣成交清淡。進口玉米價格優勢突出,加之中國新玉米即將上市,玉米國儲1.5億噸庫存還未有效消化,市場供應充足,玉米繼續維持弱勢格局,期價難言樂觀,預計后市仍有較大下跌空間。
玉米價格持續下跌 創2010年新低
6月以來,國內玉米期貨價格呈現加速下跌勢頭。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在9月中旬再次大跌4.62%,報收在1836元/噸。在過去的半年間,玉米期貨價格從2476元/噸下跌至目前的價格水平,累計跌幅已經超過25%。9月價格已經是2010年3月水平。
而在玉米現貨市場價格已經跌破了2000元。截至10月8日,國內玉米均價在1908元/噸(約合0.95元/斤),月環比下跌14.13%。與去年同期2410元/噸(約合1.21元/斤)相比,同比下跌20.83%。
2014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707.6萬公頃,較上年增加75.7萬公頃,增幅2.1%。2014年全國玉米產量21567.3萬噸,較上年減少281.6萬噸,減幅1.3%。近年來,我國實行主產區糧食臨儲政策,2013、2014年度,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等11個玉米主產區連續收購玉米創下巨量庫存,約1.5億噸左右。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布報告將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預測值下調至2.29億噸,較早先預測值下調300萬噸,但仍創下中國玉米歷史最高產量。
根據最新海關數據統計,2014年全年中國玉米進口259.8萬噸。2015年1-8月中國進口玉米437萬噸,進口量遠超2014年。2015年9月到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到中國口岸完稅后每斤總成本不到1元,低于國內價格。目前進口玉米到港完稅價1589元/噸,國產玉米平均價2364元/噸,價差收窄但仍有775元/噸的價差,與去年年尾500元/噸價差相比,仍有非常突出的價格優勢,未來進口玉米數量仍有增長趨勢。美國農業部(USDA)推測,中國勢必成為全球第一大玉米進口國,這只是個時間問題。進口玉米大幅增長對國內玉米市場沖擊將愈演愈烈。
多因素影響玉米價格走勢
為何今年玉米價格下滑幅度那么大?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是從政策方面來看,2015/2016年度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1元/斤,較去年臨儲價格最多調低了0.13元/斤,同比下調13%,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直接壓低玉米價格。
二是從供需方面來看,養殖業等以玉米為飼料的產業需求今年相對疲軟。為了降低生豬養殖成本,一些養殖戶用小麥替代玉米。而近年來國內玉米一直是豐收狀態,造成了供給大于需求的局面。
三是今年8月和9月以來,玉米的價格下滑影響了10月的收購價格。當前東北地區新產玉米收購價已跌至2000-2050元/噸,河南、山東、河北等內地新產玉米收購價已跌到1600-1750元/噸,內地個別偏遠地區新產玉米收購價甚至跌到了1600元/噸以下。
業內人士分析,玉米價格較大幅度的下滑,一方面,這直接減少了農戶的收入,對農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另一方面,這有利于降低以玉米為原材料的養殖業和相關深加工產業的成本,特別是對已連續上漲近6個月的豬肉價格會產生不小的沖擊。
后市玉米價格將弱勢調整
從供給方面來看,2015年臨儲玉米收購政策已經塵埃落定,新季玉米有望豐產,新年度玉米需求難以明顯改善,隨著東北主產區新糧陸續收割上市,市場供給壓力將逐漸顯現,后期玉米價格將受到壓制,這意味著2000元/噸的臨儲收購價格將為市場價格的頂部。諸多利空因素影響下,國內玉米價格仍將有較大下調空間,整體將繼續弱勢調整,玉米價格熊路漫漫。
本文由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原創,轉載請保留本鏈接: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10/12/16514038ev.shtml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