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大豆產量將比2015年大概減少115萬噸
2015/9/24 8:32:4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5年前8個月,中國大豆進口同比增加9.8%,再次刷新歷史同期紀錄。綏芬河口岸消息:2015年1-8月份綏芬河口岸進口大豆2.1萬噸,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5年前8個月,中國大豆進口同比增加9.8%,再次刷新歷史同期紀錄。綏芬河口岸消息:2015年1-8月份綏芬河口岸進口大豆2.1萬噸,同比增加9.3倍;鎮江口岸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5年鎮江口岸大豆進口量首次突破100萬噸,同比增長362.9%。
而在主要的大豆種植區,2015年黑龍江大豆預估播種面積至少減少20%。2015年5月,黑龍江大豆目標價格直補標準最終確定為每畝60.5元。若按大豆平均單產每畝250斤來計算,相當于每噸大豆補貼約480元,按照每噸4800元的大豆目標價格計算,除去補貼,大豆現貨價格應達到每噸4320元,但當前收購價僅為4100~4200元,而此時,躺在中國港口的阿根廷大豆,分銷價僅3100元1噸。
而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6年中國大豆產量將比2015年大概減少115萬噸。
2015年前8個月,大豆進口勢頭“兇猛”。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4/15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創紀錄的7600萬噸,比上年提高8%;美國農業部9月供需報告顯示,中國大豆進口預估為7700萬噸。
“從目前數據來看,我國大豆進口仍處于上漲趨勢。”卓創資訊大豆分析師盧寧表示,“進口大豆大量增長,主要來自國內的強勁需求,尤其是豆粕需求量較大。目前國內畜牧業對豆粕的需求量呈繼續增加趨勢,而從中國植物油的消費結構看,豆油占總需求的40%左右,是第一大油種,豆油需求處于上行空間也推動大豆進口量的攀升。”
事實上,大豆進口亦走出了不同的曲線。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美對外大豆出口同比下降47%,中國新進口美大豆327萬噸,同比減少67%。國家糧油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本年度我國廠商美豆采購量為700萬噸左右,較2014年同期的1382萬噸下降近50%。
2015年前8個月,巴西大豆出口量已經超過了2014年全年的出口量,在7月份,我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高達637萬噸,同比增長了22.1%。國家糧油交易中心分析認為,新季美豆價格高于新季巴西大豆,影響我國廠商美豆采購積極性,目前我國廠商美豆采購進度較往年仍偏慢,但新季巴西大豆采購積極。
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兩豆狹路相逢,勝者會是誰呢?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兩者幾乎沒有可比性,無論是價格、品質、數量,進口大豆總是贏家。”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2015年1-9月進口大豆和東北大豆的價差達到每噸1014元,仍處于較高水平。
事實上,在進口大豆的步步進逼之下,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開始持續萎縮。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6年中國大豆產量將會減少到1100萬噸,低于2015年的1215萬噸。黑龍江省政府網站信息顯示,黑龍江2015年大豆預估播種面積至少減少20%。與此同時,因俄羅斯大豆種植成本較低,即使加上較高的關稅,價格仍低于國內大豆,因此部分中國農民近年來開始選擇赴俄租地種植大豆,收獲后再進口至國內的方式從事大豆生產。
事實上,對進口大豆的高依存度,與我國大豆的產量下滑呈現出相關性。“近15年來,我國大豆的進口依存度逐年攀升,尤其近6年以來,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均超過80%,2014年對外依存度在86%左右。”盧寧表示,“反觀國產大豆,我國大豆產量2004年達到歷史最高的1740萬噸后,開始進入下滑通道,尤其2011年以來,國產大豆產量更是大幅走低,年均產量下滑幅度接近5%。”
究其原因,則主要因為供需的不平衡,在巨大的大豆需求缺口面前,大豆進口量高漲,但進口和國產大豆的較大價差,一方面促使進口大豆在我國市場快速蔓延,另一方面也導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下滑。
雖然國產大豆獲得了目標價格政策的支撐,但相對玉米比較收益更低的大豆顯然正在被東北農戶所拋棄。2015年5月,黑龍江大豆目標價格直補標準最終確定為每畝60.5元,盡管有補貼,然而因整體市場價格難以達到預期,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并不是特別高。
盧寧認為,大豆目標價格政策,主要是在市場調整的基礎上,釋放價格信號引導預期,更多的意義在于調整目前東北市場大豆和玉米等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結構,通過差價補貼保護生產者利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