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如何有效解決物流園區融資瓶頸問題?
2015/8/29 8:32: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增長迅速,在國民經濟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某種意義上,物流業的發展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資金短缺是物流園區開發者、經營者最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增長迅速,在國民經濟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某種意義上,物流業的發展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資金短缺是物流園區開發者、經營者最常抱怨的一句話,融資難導致物流園區建設停滯、運營困難的現象時有發生。那么,物流園區融資難在哪里?如何有效解決融資問題,吸引資金投入,加速園區發展?
融資問題突出
據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我國各類物流園區共計754家。在這些園區中,涌現了一批像浙江傳化、深國際、上海外高橋、北京空港、蘇州物流中心、普洛斯等業內知名的物流園區。他們在提高物流組織化水平和集約化程度、轉變物流運作模式,調整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難發現,這類企業有一個共性,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作為支撐。
但是,22%的園區目前停滯在規劃階段,32%的園區處于在建階段,意味著真正運營的物流園區不足總量的50%。建設滯后的原因除了土地審批進度以外,資金問題最為突出。從投資來源來看,園區建設投資主要為自籌資金,其次部分企業通過國內貸款,自籌資金的企業比例遠遠高于貸款籌資的企業。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一個問題,物流園區特別是民營物流園區資金來源受阻,融資困難。
盈利模式成為融資關鍵
第一,投資者對物流園區缺乏認識。與從事金融投資行業的人接觸,最多被問到的是以下兩個問題,“什么是物流園區?”“物流園區怎么盈利?”這說明銀行、券商、信托、PE等眾多主力投資者對物流園區的概念沒有清晰的認識。很多投資者誤認為物流園區就是“大貨車市場”“倉庫聚集區”。顯而易見,這樣的錯誤認識直接拉低了物流園區在投資者心中的檔次。他們認為,物流園區傳統落后,缺乏投資價值。物流企業自身對物流產業、物流園區宣傳力度不夠,沒有把物流的先進性、必要性直觀的傳達給投資者,自然不可能點燃投資者內心的火花。
第二,物流產業形象不佳,負面信息偏多。雖然國家正大力推動和促進現代化物流產業發展,但短期內仍無法改變我國物流水平偏低的現狀。形象低端的貨運市場依不占少數;部分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和物流裝備落后,無法滿足現代物流的需求;快遞業頻繁出現暴力分揀、運送有毒物品導致人員傷亡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物流產業在投資者面前的形象。
第三,部分園區投資規模和強度偏大。有的園區出于招商引資的需要,會有意無意的著重強調“規劃面積”,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個億等等。如此大的規模,怎能不讓投資者望而卻步。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一旦缺乏嚴格、切實可行的風控措施,龐大的資金將面臨很大的投資風險。
第四,投資回報與期望存在偏差。傳統物流園區基準收益率一般在7%-8%左右,投資回收期通常在8-10年。而國內大多投資者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和短期投資收益,通常2-3年需要收回投資并進行收益分配。事實上,2-3年對于物流園區來說,正處于培育發展階段,很難實現整體盈利,這一點與市場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存在偏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