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產業迎利好 第三方治理公司欲加速擴張步伐
2015/6/11 8:34: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是新環保法實施的第一年,修改后的環保法如同一條高壓線,迅速扭轉過去環境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的常態。而隨著“水十條”的落地以及“氣十條”、“土十2015年是新環保法實施的第一年,修改后的環保法如同一條高壓線,迅速扭轉過去環境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的常態。而隨著“水十條”的落地以及“氣十條”、“土十條”的醞釀正酣,環保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潮。
“萬億市場開閘”、“社會資本加速搶食”,這些讓市場極為興奮的詞匯碰到了環保行業的股票全線飄紅,一時間,環保產業投資與擴張的熱情被點爆。
市場觀察人士表示,市場需求的爆棚與模式的轉變或將引發并購潮,而行業巨頭跑馬圈地時代也將到來。
興奮的詞匯碰到了股票市場全線飄紅,時刻刺激著市場的熱情。
環保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今已經毫無置疑,大家尚存爭論的只是,其能否快速地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早在去年舉行的“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十屆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毛如柏曾表示,三大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的推進,估算國家將在環保產業投入資金六萬億,環保產業進入生命周期的穩健成長期。
然而,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預期必定將超過毛如柏的估算。
1月1日新環保法實施半年以來,環保法如同一條高壓線,迅速扭轉了過去環境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的常態。“大環境已經徹底的變了,不注重環保,不及時或想方設法建設處理設備,企業將面臨著滅頂之災。”一位寧夏的礦產企業負責人告訴新華網記者,那些以往并不太注重環保的企業,開始為趕緊上環保設備而奔波。“上了污水處理設備,利潤當然會降低,但如果不上,只有死路一條。”
其實,上述礦產企業負責人的焦灼狀態,只是大部分有排污行為,但尚未興建或興建的環保設施不達標企業的一個縮影。
與上述礦產企業負責人同樣也在焦灼的是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作為極為專業又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第三方處理企業負責人,他焦灼的是,由于市場需求的爆棚,公司業務增長翻滾,忙得分身乏術。
而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周波平向新華網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廣東有一家做汽車的企業,當時我們去時說您這個車間要治理,他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招商引資過來的,環保局不會為難我們。但是最近又找到我們,說環保局給他們發了一個整改通知,所以又找到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都已經是主動治理。”?
事實上,隨著“水十條”的落地以及“氣十條”、“土十條”的醞釀正酣,環保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潮,市場需求在日趨嚴厲的法律倒逼下,被引爆。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的環保產業從未像今天這樣,備受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
“環保法催生數十萬億產業蛋糕”、“萬億市場開閘”、“社會資本加速搶食”,這些讓市場極為興奮的詞匯碰到了環保行業的股票全線飄紅,瞬間點燃了環保產業投資與擴張的熱情。
一場令人垂涎欲滴的饕餮盛宴,催動著巨頭們加速跑馬圈地。
需求被引爆,社會資本或加速流入,意味著市場將會被其它領域的資本分食。環保產業強勁的市場需求如同一場饕餮盛宴,規模小的第三方處理公司蠢蠢欲動,而行業巨頭們亦開始擴張步伐。
2013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環保產業從業機構大大小小共約2.4萬家,而最新的數據則顯示,專業的第三方治理上市公司共27家,為了爭奪市場,個別已經上市或被稱為行業的巨頭們開始加速并購或吞并步伐。
據新華網記者查閱相關資料時就發現,北京一家有國資背景的某第三方治理公司,從2014年便開始大舉擴張,跑馬圈地式地并購各地中小型從事環保處理的企業。
2014年7月,該公司發布公告,公司擬增資并收購蘇州某環保處理公司51%股權,預計總投資1.28億元;當月,該公司擬以BOT方式整體投資山東省臨沂市某水處理廠等四個污水處理項目;
之后,該公司又以TOT方式投資山東省臨郯城縣兩個項目。并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該項目,持有其100%股權。而事實上,在2014年該公司先后出資6億元,設立魯豫區域性公司;出資1.02億元收購山東臨沂某公司51%股權,以及山東另外一家公司100%股權。接著,這家雄心勃勃的上市公司再次出手,10200萬元收購葫蘆島某水務公司100%股權。接著又以現金?37,390?萬元人民幣整體收購鐵嶺某污水企業100%股權,以及鐵嶺另一家再生水公司?100%股權。
大舉并購和擴張的還有另一家注冊地為北京的民資第三方治理企業。從2014年5月,該公司以6.81?億元收購某節能企業,并購進入節能領域,打開蒸汽、油氣輸送管線保溫管細分市場。
隨后該公司發布信息稱,擬投資人民幣2002萬元,收購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
事實上,上述民營上市公司更大的的并購和擴張潮才剛拉開序幕。3月4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2015年3月3日,公司與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共同發起設立并購基金。對此,該公司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加速公司并購擴張步伐。
其實,從2014下半年以來,有8家環保公司陸續成立“產業并購基金”。依次包括:巴安水務、萬邦達、先河環保、南方匯通、富望財富、天保重裝、美晨科技、格林美。
有業內觀察人士稱,隨著并購大潮的來臨,環保產業或第三方治理行業將進入“戰國時代”,而在強勁的市場預期誘導下,開始加速擴張步伐,市場的爭奪也將更加激烈。
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周波平則告訴新華網記者,環保產業前景廣闊,也是機遇,但實際上機遇與風險是并存的,環保企業或將面臨著兼并、重組。在未來十年左右,中國將是環保的主戰場,
不過,在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看來,行業的并購潮早在幾年前已經開始。而行業洗牌也在所難免。
對行業出現的擴張潮,趙笠鈞認為利大于弊。“實力強大的企業需要發展或市場擴張,勢必壓縮實力較小的企業成長空間,被并購也是好事情。雙方都有需求。”趙笠鈞認為,這樣可以改變小而亂的局面,形成幾家行業巨頭而不是寡頭,對環保產業有好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