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企業醫院進行醫養化轉型有哪些優勢?
2015/5/6 8:32: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在某論壇上指出,未來我國的醫養機構可能會呈現四種新形式。其實早在6年前就已經有一些中小型企業醫院在進行轉型,開始提供養老護理服務,這近日,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在某論壇上指出,未來我國的醫養機構可能會呈現四種新形式。其實早在6年前就已經有一些中小型企業醫院在進行轉型,開始提供養老護理服務,這是筆者近期對河南進行醫養化轉型的兩家中小型企業醫院實地調研中所發現的。
在所調研的兩家醫院中,其中甲醫院前身為二級乙等企業醫院,于2007年進行了改制,社會資本進入成為大股東。控股方在進入以后,于2010年開始進行醫院的醫養化轉型,單獨申請了護理院的牌照,并主動將醫院從原來的二級縮小規模降為一級醫院,只保留了30張病床;其余300病床均改造為康復、護理床位。在業務管理上采用的是護理院與醫院平行,共享后勤服務系統。
乙醫院現在仍然為二級乙等企業醫院,從2008年開始進行了醫養化轉型,在醫院下面申請了護理中心的牌照,根據業務發展逐步將原先醫院床位變更為護理床位,目前醫院保留床位100張,護理中心開設床位130張,在運營過程中,醫院的部分床位也可用于收護老人。在管理模式上,護理中心為醫院的下級業務部門,接受醫院領導。
中小型企業醫院進行醫養化轉型,具有以下五個方面優勢:
一是“醫”“養”結合較為容易,協同效應明顯。醫院容易從疾病診療模式向集醫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慢病托老、臨終關懷六位一體的“醫養結合”模式轉換。二是醫療條件相對優越。一旦老年人出現一些突發的情況,醫生可以快速到達,及時給予治療。三是護理模式規范。護士因為系統化學習和專業化訓練,護理更加科學、規范。四是隨著我國老齡化、慢性病人口的增多,對于康復、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供需之間缺口不斷增大,醫院進行轉型以后能夠迅速占領市場。五是中小型企業醫院在進行業務轉型后,后續投資規模較小,適合于企業醫院的現有投資能力。
在進行醫養化轉型的過程中,以下五個因素需要醫院進行仔細考慮。一是醫院地理位置。醫院不能夠遠離當地大型三級醫院,否則老年患者在需要急救的時候,以免因路途過遠、交通不便而耽誤搶救。二是醫院周邊人口結構,人口結構狀況決定了醫院轉型后所能夠覆蓋到的有效人群數量,以及護理院的床位規模。三是醫院功能如何重新定位,人員如何匹配。四是醫院原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服務站功能的進一步加強,做好營銷工作能夠源源不斷為護理院輸送需要看護的老人。五是業務模式設計,轉型以后醫院的盈利來源從過去單一的藥品耗材盈利模式,轉變為醫療、養老服務、康復、理療、老年產品、健康托管六大模式,盈利空間迅速擴大。
對于部分中小型企業醫院來說,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如何發展而是能否繼續生存的問題,對于這部分醫院來說,進行醫養化轉型也許是一個選擇的方向。
首先,轉變觀念是醫院發展的首要因素。醫院必須拋棄過去那種“等、靠、要”的幻想,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好政策優勢和盤活存量、引進增量資產來促進醫院發展。
其次,加快制定關于企業醫院改革試點方案。鼓勵中小型企業醫院根據實際情況和地理位置、人員狀況等因素,引導醫院進行業務轉型,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醫院進行產權改制等方式改變醫院的經營與管理機制。
最后,為中小型企業醫院進行融資模式改革制定特殊政策。長期以來企業醫院投入嚴重不足,且多數面臨政府與上級企業兩不管的境地,要想促進醫院的進一步發展,盤活現有醫療資源,應該在融資模式方面給予一定的特殊政策或政策傾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未來十大尖端醫療科學技術
- 下一篇:2015中國醫療器械市場中外資競爭格局分析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