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賴氨酸行業市場分析
2015/1/16 21:31: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賴氨酸又稱L-賴氨酸、溶氨酸等,是人類和動物營養中最重要的必需氨基酸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初實現工業化生產以來,賴氨酸的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市場價格逐步走低。賴氨酸又稱L-賴氨酸、溶氨酸等,是人類和動物營養中最重要的必需氨基酸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初實現工業化生產以來,賴氨酸的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市場價格逐步走低。目前,全球賴氨酸產量已達240余萬噸,僅次于谷氨酸,成為全球產量第二大氨基酸品種。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賴氨酸生產和出口國,預計今后賴氨酸市場需求還會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健康網數據顯示,賴氨酸規模最大的飼料級規格出口數量連續3年超過了30萬噸,預測2014年將突破40萬噸。然而近5年多來,經歷了價格的大起大落后,廠家競爭格局發生改變,產品結構也作出重大調整。今后,我國賴氨酸產量和出口還將穩步上升。
幾十年來,全球賴氨酸生產規模和產量不斷擴大。1993年,全球賴氨酸產量為20萬噸,1999年增長到50萬噸,21世紀初增長到70萬噸。2013年,全球賴氨酸產業規模已達到280余萬噸,同比增長了14.60%;全球賴氨酸產量達到231萬噸,同比增長了19.34%,達37萬噸,其中產量的大部分為飼用賴氨酸。2003-2013年間,全球飼料用賴氨酸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2.05%。
我國最早于1980年由大連制藥廠生產出賴氨酸。20世紀90年代,全國獲得賴氨酸原料藥生產批文的企業有30余家,但大部分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產量都比較小,生產的賴氨酸主要供醫藥大輸液使用。1998年,全國醫藥用賴氨酸產量為200多噸,21世紀初,產量上升到500余噸,目前為2000余噸。
近10年來,飼料添加劑用賴氨酸的市場需求急速增長,使我國飼料添加劑用賴氨酸的產量有了飛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賴氨酸總生產能力為1萬多噸,到90年代中期,生產能力擴大到5萬噸。當時我國賴氨酸主要生產企業為廣西賴氨酸廠、福建大泉賴氨酸公司和川化賴氨酸廠,這三大企業的產量占據全國份額的很大一部分。由于看好賴氨酸市場發展的巨大空間,很多企業紛紛進入賴氨酸行業,先后有吉林大成生化公司、安徽豐原集團、黑龍江牡丹江綠津生物公司、華蒙金河實業公司等企業投資上馬。其中,吉林大成公司的規模和產量增長最為迅速。
近年來,我國發酵氨基酸的新增項目更多是來自于產業鏈的延伸或整合,如早期的梅花公司利用其在發酵領域(味精生產)的優勢,介入氨基酸生產并快速形成規模優勢。而其他一些進入氨基酸領域的廠家,原本產品線集中在玉米深加工(如淀粉、葡萄糖等)領域,其介入氨基酸生產的邏輯同梅花相同,也是為了充分利用發酵領域優勢拓展產品線,形成配套產業集群優勢而采取的產業鏈延伸策略。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生產賴氨酸起始于2000年,當時除了長春大成公司外,國內主要的生產商還有福建大泉、川化味之素、安徽豐原(中糧生化),以及稍后出現的武漢味丹、牡丹江綠津、山東金玉米、福建麥丹、正大菱花等企業。如今,除了長春大成、中糧生化、金玉米外,大多數企業早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韓國希杰集團、寧夏伊品、黑龍江成福集團、河北梅花集團等。從整個產業布局上,中國的賴氨酸產業呈現逐漸向北方的玉米主產區轉移的態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