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1月大連棉花進口量價齊跌原因分析
2015/1/6 14:43: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統計,今年1-11月大連關區進口棉花1.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減少20.9%;價值1.9億元,下降26.9%;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3萬元,下跌據海關統計,今年1-11月大連關區進口棉花1.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減少20.9%;價值1.9億元,下降26.9%;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3萬元,下跌7.6%。
一、今年1-11月大連關區棉花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11月當月進口量大幅增加,進口均價小幅上漲。自今年4月開始,大連關區棉花月度進口量連續6個月低位運行,10月當月進口量大幅攀升至1862.2噸,11月當月進口1218噸,同比增加48.1%,環比減少34.6%;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3萬元,同比上漲0.3%,環比上漲7.8%。
(二)主要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今年1-11月大連關區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棉花1.1萬噸,減少14.1%,占同期大連關區棉花進口總量的74.1%。同期,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2187.3噸,減少18.9%,占15%;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1580.7噸,減少49.6%,占10.9%。
(三)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占主導地位。今年1-11月大連關區外商投資企業進口棉花1.2萬噸,減少18.3%,占同期大連關區棉花進口總量的85%。
(四)美國為進口主要來源地,自印度進口激增。今年1-11月大連關區自美國進口棉花8595.9噸,減少21.6%,占同期大連關區棉花進口總量的59%。同期,自印度進口1484.2噸,增加46%,占10.2%。
二、1-11月大連關區棉花進口量價齊跌的主要原因
(一)下游消費疲軟,抑制進口棉花需求。據USDA最新預測的數據顯示,2014/2015年度中國棉花供給過剩量10.9萬噸;同期,期末庫存1353.3萬噸,遠超棉花一個年度的消費量。加上今年開始取消收儲改為直補政策,國內外棉價差有所收窄,進口棉失去了價格優勢,在今年我國棉花市場期末庫存持續高位以及當前下游紡織消費仍未明顯起色的背景下,棉紡織企業選購進口棉的熱情減退。
(二)進口棉花配額政策收緊。今年棉花進口配額除89.4萬噸1%的配額外,自4月起進口棉花滑準稅配額依據儲備棉成交量發放,配額數量同比大幅減少。加之今年9月22日發改委宣布,2015年除發放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89.4萬噸棉花進口配額滿足紡織配棉等需要外,不再增發進口配額,引導國內紡織企業多用國產棉,這使得進口商、紡織企業對外棉熱情大減,直接導致2014/15年度前兩個月棉花進口大幅下降。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收儲改直補,棉花行業挑戰與機遇并存。今年國家確定暫停實施棉花收儲政策,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直補政策,對試點之外的產區不安排其他補貼政策,這意味著棉花行業的市場化浪潮已經來臨。連續三年的大規模收儲以來,國內外棉花價格倒掛已經深刻影響相關產業。保護政策在保護國內棉花種植產業的同時,又在傷害著紡織業以及服裝制造業的利益,致使國內諸多紡織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已紛紛出走海外。棉花收儲轉為直補,首先是撤掉了對國內棉花政策性支撐,棉花價格將更多地由市場來決定;其次政府對棉農直補將會降低棉農的生產成本,有利于國內棉花價格下跌。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國內棉花價格對于進口棉的高價差將會顯著縮小,從而可能導致棉花進口配額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進口棉的價格優勢也有可能發生變化。
(二)應關注TPP協議對我國紡織行業的影響。目前,美國與越南正在開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該協議一旦實施,將會對我國紡織企業產生巨大影響。中國2010年在美國服裝市場所占份額為39%,2014年度中期已經跌破37%,而越南所占份額已經攀升至10%以上。越南的制造成本本就比中國低,屆時的免稅優惠可能提供12-32%的減稅待遇,這會對中國紡織業產生巨大沖擊,而棉花作為紡織業的上游原料,需求將會進一步受到影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盤點2014年藥企重大事件
- 下一篇:2014年醫藥行業國家重大政策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