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凹印機行業研究
2010/4/9 14:27: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凹印機行業研究中國凹印機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簡單手動套印到光電自動套色,再到電子軸傳動技術的應用,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95年前是第一階段,基本上以簡單、低速、窄幅和手動套色為主,稱為“手動機時代”;1995年到2005年,以完全模仿當時日本富士機型,全面采用光電自動套色系統,并且自動套色系統的國產化逐步成熟并幾乎完全取代了進口的套色系統,應該說這一時期凹印機行業和軟包裝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軟包裝行業由于不用再依賴進口機器,國產的凹印機基本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不論凹印機的制造成本和軟包裝印刷的成本均大幅下降,這個階段稱為“自動套色時代”。從2005年之后,隨著國內第一臺電子軸傳動凹印機的研制成功,之后又有兩家制造企業也相繼推出電子軸傳動凹印機,還有幾家正在研制電子軸凹印機,應該說目前行業正在向電子軸時代發展,進入第三個階段,即“電子軸時代”,在這兩個時代過渡的時期,行業的格局正在悄然形成。認清行業的格局與發展的總體趨勢,對凹印機用戶無疑十分重要的。因為一臺凹印機少則幾10萬多則幾百萬、上千萬,可以用10多年。選購得當可以讓您保持優勢不落后,節約成本;如果選擇不當,可能會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那么眼下行業的格局是怎樣的呢?根據本人對行業的粗淺認識,以研發能力、產品技術和制造水平、和市場定位與行業評價三個角度來分析,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陣營:
第一陣營,我把它稱為“領先型”企業。其特征是:
1、有較強的研發能力,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占銷售收入不少于5%,有一支人數不少的專業研發團隊,研發的新產品能夠緊跟國際先進水平及發展趨勢。
2、公司主要領導有創新精神、有使命感,愿意也能夠為行業的發展做貢獻。
3、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保證水平較高,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建立起了比較規范的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能生產電子軸凹印機。
4、產品的市場定位為中高端市場并且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5、品牌有號召力。企業品牌所包含的信息給行業的第一印象。
從以上五個方面評價,我認為這是作為代表中國凹印機行業最高水平的企業應該具備的,條件很高,所以能達到的企業并不多。
第二陣營,我稱之為“跟隨型”企業。很顯然這個陣營的企業以簡單模仿為主,有那么幾個技術人員但不搞研發,只搞仿造。企業主要領導也沒打算嘗試先人一步去做一些帶有冒險性質的新產品研發和新技術應用。其產品特征是:外觀很漂亮,可以與第一陣營的產品媲美甚至更漂亮,也能造出不錯的機器。印刷速度在150-250m/min之間的印刷機都能造,但質量不穩定,時好時差,其原因是管理基本靠人而不是靠制度和體系,叫看人吃飯。公司規模不大,生產能力和資金、人才都有限,多接幾臺就做不出來,幾個月沒生意也死不了。價格方面像過山車,談得好價格也不低,你壓得厲害也能接受,但質量會受價格和情緒的影響。(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只是掙錢。從沒想過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把自己做成企業家。)這個陣營的企業為數不少,有十幾二十家,它們最大的貢獻是把高檔、高質量的印刷機的價格往下拉,給我們印刷企業帶來眼前利益,但由于機器質量不穩定、耐用度壽命不長,其實長遠算起來,也未必合算。
第三陣營,這是一個龐大的陣營,以什么機器都能制造著稱,我稱之為“基礎型”企業。它是我國軟包裝行業的基石,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個陣營的企業生產的印刷機及其成套設備基本以手動機為主,大部分還停留在第一階段,有些也能生產自動套色機器,那也只是把手動機裝上自動套色系統而已,沒有嚴格的結構差異。由于其成本低,價格也低,降低了創辦印刷廠的門檻,引誘了許多有點錢想創業的人進入包裝印刷業,成就其當老板的理想,從而造就了我國印刷業龐大的企業和企業家群體,推動包裝印刷業迅速走向空前的繁榮,也走向惡性競爭的微利時代。
隨著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已從粗放到規范,經濟增長方式正從創業增量轉向集約規模增長,包裝行業的下游用戶如食品、藥品行業,已從小規模的無序競爭逐步向大規模、大企業、大品牌的充分競爭轉變。小的包裝企業將面臨十分惡劣的生存環境,最終被淘汰,只有那些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依靠迅速擴大產能,采用更先進的設備和良好的管理得以發展壯大。
而以上三個陣營的企業中,第一陣營的企業,只要有合適的體制機制與之相適應,就能走得很遠,擁有美好的未來。買他們生產的機器能夠得到良好的服務和持續的技術升級。第二陣營的企業不確定因素較大,有些企業通過努力,抓住某次機會,也許會上升到第一陣營,但為數不多。大部分都會改行(在專用裝備行業,畢竟行業總體規模有限,容不下太多的企業同時存在),所以買他們生產的設備不能有足夠的服務保障。第三陣營的企業的未來就很明確了,不出十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這類企業將不復存在,有些已經開始消失了。
三個陣營的劃分是基于目前的狀況,但一切都是變化的。企業如何正確判斷行業發展趨勢,抓住機會通過調整戰略去適應甚至推動引領行業的發展,就始終能立于不敗之地。
發展趨勢
一、中國凹印機開始進入電子軸時代
何以說中國凹印機開始進入電子軸時代。有四方面的理由:
1、 國外電子軸已全面普及。電子軸傳動凹版印刷機從2000年在德魯巴首次亮相迅速在歐洲推廣開來,2008年德魯巴展會就再也看不到機械軸的影子了。說明電子軸傳動將是無可爭議的潮流,按照歐洲的昨日就是咱們的今日,歐洲的今日將是中國的明日這個邏輯,電子軸傳動凹印機在中國普及也將是必然。
2、 電子軸傳動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今天只講趨勢不講技術,我只從簡單的幾點說明其優點:(1)快速準確的預套準功能,預套準精度可以達到2mm以內,一鍵式操作模式可以實現從預套準到升速整個過程無廢品,大大減少了套印過程中產生廢品材料浪費。(2)誤差修正操作就地、快捷、準確。(3)由于沒有套色補償輥,縮短了紙路長度,減少材料消耗。(4)更加精確的套準精度,一般套印精度在0.1以內,大部分在0.05-0.07之間,對于多色印刷、高速印刷具有明顯優于機械軸的特點。(5)便于印刷機多功能組合和任意排布。總之,除了目前價格高于機械軸以外,優點很多。
3、 國內電子軸凹印機已獲得認同,自從2003年松德推出國內首臺電子軸凹印機,電子軸傳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已趨于成熟。累計銷售已超過100臺,目前已有陜西北人、寧波欣達加入制造電子軸凹印機的隊伍,還有幾家企業正在研制,更多的企業都在觀望行業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溫度。同時,許多印刷廠把引進電子軸凹印機作為提高企業實力、提升企業行業地位和影響力的契機,紛紛以本省、本市、首臺、首家的身份爭相搶先,表現出市場對電子軸凹印機的熱捧。
4、 電子軸凹印機的成本正在大幅下降。這點是最重要的,相信也是大家最高興見到的。隨著這幾年研發的投入,電子軸傳動控制系統和與之相適應的套色系統正逐步成熟。除了伺服電機還需要依賴進口外,軟件控制程序和套色系統完全可以國產化了,伺服電機的可用品牌和系列也正在調低檔次,從而大幅降低了成本,使電子軸傳動凹印機的普及成為可能。目前,一臺八色速度200M/分的差價在30-40萬之間,我們正在努力,爭取進一步縮小價差。
從以上四個角度分析,我認為我國凹印機已開始進入電子軸時代,并將迅速普及,這是個必然的趨勢。
二、配置標準化,生產批量化
大家都有個體會,現在買一臺凹印機要經過幾輪的配置談判確認,再下定單生產。周期長,回合多,造成配置五花八門。生產只能單臺制造,而且必須先下定單后制造,以至于單臺制造成本高、質量不穩定、交貨周期長。往往生意好的時候等機器用卻買不到現貨,等機器到位了,訂單卻發生了變化。可同樣是印刷機,膠印機定貨周期卻要短得多,基本都可以是現貨買賣,而且也沒有像凹印機買賣那樣在配置細節上費那么多力,那么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說道,造成不必要的時間和成本上的浪費。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多方面的,有用戶的問題,但我認為更多的是機械廠的問題。歸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標準化問題:凹印機目前還沒有國家標準,只有行業標準,而這個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僅僅是推薦標準,而且宣傳得很不夠,很多生產印刷機器的企業還不是很明了,推廣的力度更是不到位,沒有給印刷機制造廠以動力和壓力,即便明知道有標準也不執行。比如說印刷速度標準是按整五整十分段的,也就是150M/分、200M/分、250M/分、300M/分,而有些企業就給你來個160M/分、220M/分,好像水平高了,實則毫無意義。再比如機器幅寬的分布、機器型號規格的叫法都有標準,但現實的結果卻是五花八門。
2、行業問題:由于凹印機國產化時間短、發展快、變化多,沒有形成相對穩定、得到廣大用戶認可的標準機型、標準配置,加上機械制造企業眾多,層次相差很大。單一企業規模還不夠大,在機器定型、配置標準化和生產規模化上還存在差距,也是造成機器多樣性、個性化、單臺小批生產的原因和生產周期長的結果。在與用戶溝通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糾纏于機器墻板多厚、是空心還是實心、壓印膠輥直徑多大、軸承規格是什么、機器的張力控制用什么電機、什么控制器等等問題,不是說這些問題不用探討。由于競爭的原因,生產廠家往往會妥協按用戶的要求來改圖紙、定配置,可事實上用戶也并非專家,也僅僅是憑感覺或是道聽途說,并沒有充分的依據,就印刷機墻板空心與實心、厚度尺寸、橫撐尺寸和布置、壓印膠棍尺寸與結構,我們今年專門引進了三個科技特派員,一個教授、兩個博士后,用有限元分析法計算各種不同的結果。總的結論是:合理適當的掏空比實心更抗振動,總體墻板剛性偏過即有浪費,橫撐支點的分布比提高墻板厚度對機器整體剛性更有幫助。很多爭議的問題,經過大型計算機的演算就能得出有力的理論依據,為印刷機設計得更加合理、節約從而走向定型,奠定了基礎,為以后標準配置、批量生產提供了可能,通過標準配置、批量生產,可降低同檔機器的成本,提高機器的質量性能和互換性,縮短交貨周期,從而降低機器使用的綜合成本,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三、服務水平決定市場份額
服務分為售前服務和售后服務,還可分為綜合服務和維修服務。俗話說沒有不壞的機器,但有不服務的供應商。印刷包裝行業已進入充分競爭的微利時代,精細管理、規模生產、充分節約的水平和程度將決定印刷廠的盈利能力,機器的停機時間,員工的素質都是重要的因素。為此,除了保證機器低故障率外,對故障維修、服務配件供應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將成為購買機器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操作人員的培訓,為印刷廠用戶提供具有專業技能的技術工人將提高設備制造廠的競爭力,贏得更多的市場認可。為此,合理布局售后服務點和服務半徑,配置合適的服務人員和備件,舉辦有效的技工培訓班將是機器制造企業必須加大的投資。這方面膠印機廠商做得比凹印機好,國外的做得比內好,證明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為此,我們今年和中包聯、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國內首個實訓基地,在職業技術學院專門辦了個“松德班”,目的是有針對性地讓實際操作技能培訓與理論教育相結合,為軟包裝印刷企業培養一批凹印機長,一出校門就能干活的技術工人。我們還正在與四川成都和其他幾個地方商討辦專業班的事宜。在售后服務方面,我們還推出設備服務外包的新服務模式。也就是說,印刷廠既不用養設備維修人員,也不用儲備備件,把設備的維修和保養全部發包給制造廠。一包幾年,定好每臺機器的服務費和對服務的要求,簽訂服務外包合同,以后的事就交給機械廠了。通過了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這種服務方式總體成本更低。費用降低了,開機時間更長了,效果更好。當然,對設備制造廠要求更高了,根據目前的情況,由于人員的問題,我們只能服務到大客戶和設備價值較高的用戶,還不能全面鋪開,正朝這個方向努力著。
綜上所述,凹印機行業正在進入電子軸時代,標準配置、批量生產、現貨交易和綜合服務是行業發展的基本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制漿行業好轉 盈利預期上升
- 下一篇:陶瓷企業上市之痛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