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泉:食用菌廢棄料變身“化肥”水稻增產15%
2009/11/30 16:50: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龍泉:食用菌廢棄料變身“化肥”水稻增產15%近日,從市農業局傳來好消息,土肥站利用食用菌廢棄料進行還田改土試驗,增加了農田的有機質含量,試驗田水稻每畝增產達15%。
我市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發源地,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市)之一。去年,全市食用菌年產值達到3.7億元,食用菌產值(一產)占農業總產值的 1/3,已連續十五年超過2億元。食用菌為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撐起了金傘。據了解,在全市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每年產生的5萬多噸廢菌糠,被有效利用的僅為10%左右。此外,有的被當作柴火燒,有的則被廢棄在田地,不僅浪費了資源,也給我市良好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壓力。
今年4月份,市農業局土肥站選擇在小梅鎮黃南村的方國強、蘭巨鄉大巨村的蔣松明和蔣世根三戶農民的6畝水田中進行廢菌棒還田對比試驗,進一步探求食用菌廢棄料的有效利用途徑。
工作人員把廢菌棒打碎均勻撒入田塊,試驗田管理技術則跟往年種植水稻一樣。10月份水稻成熟后,驗收組進行實地收割驗收。結果顯示,小梅鎮黃南村試驗田每畝施廢菌棒施4000段,畝產稻谷670.66公斤,未施廢菌棒的對照田畝產稻谷為580.84公斤,畝增產為15.46%。蘭巨鄉大巨試驗田處理點每畝施廢菌棒4000段,畝產稻谷570公斤,對照田畝產490公斤,畝增產16.32%。
市農業局負責該試驗的趙志白告訴記者,由于有機肥施入少,冬綠肥種植少、秸稈還田率不高等因素,近年來我市農田土壤狀況并不十分理想。食用菌廢棄料作為栽培食用菌后的殘余物質,其有機質含量一般在45%—54%。它施入農田后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促使氮、磷、鉀元素與微量元素比例協調,防止土壤板結與酸化,既能有效地改良土壤,促進糧食作物的穩產高產,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值得推廣。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科沃斯機器人&慧博科技戰略合作:構建智能清潔領域創新模型,探索全域用戶增長新路徑
- “銀齡”學員迎來畢業季
- 從潔凈工藝到全系統配套,愛瑧IZEN(又名:愛臻)種植體樹立種植牙品質新典范
- 詮釋三大“長板” 長城汽車6月銷售新車11.07萬輛 同比增長12.86%
- 第二屆“百模論劍”大賽 | 思特奇重塑企業智能觀,打造人機協作新范式
- 突破3000萬次計算!玻色量子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引領實用化量子計算新高度
- 海納AI面試官正式發布PC版,革新校招AI面試體驗
- 固德威成功舉辦中日企業家可再生能源論壇,共謀變局下的綠色合作新篇
- 2025年一對一輔導平臺權威推薦榜單:嚴選優質平臺,護航學習之路
- 各地文旅場景“上新”活躍“夏日經濟” 新供給激發暑期消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