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新疆高素質農民農機領軍人才專題培訓圓滿結束 45名學員攜技啟程助力鄉村振興
2025/6/29 10:29:11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疆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培育農機合作經營組織領軍人才,是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難題的關鍵舉措。6月28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聯合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等單位共同舉辦的“高素質農民農機合作經營組織領軍人才能力提升與研修”專題培訓圓滿結束。45名來自新疆各地的農機合作社領軍人才,歷經14天的系統學習與實踐考察,帶著政策解讀、技術方案與合作共識,從江蘇南京啟程返回天山南北,將把所學轉化為推動當地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實際動能。本次培訓以“聚焦農機合作組織專業化建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為核心,采用“新疆理論筑基+南京實踐賦能”的跨區域模式,于6月13日在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烏市校區啟動,6月16日起轉至江蘇南京開展實地研修,全程覆蓋政策解讀、技術創新、管理運營、實地觀摩等多元內容。
在新疆階段,學員們系統學習了文件中農機化發展部署、自治區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操作實務,以及《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關鍵內容。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專家梁建、祁兵等帶來的“農機農藝融合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等專題報告,將國家戰略與地方實踐緊密結合;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謝建華教授針對新疆棉田殘膜回收難題的技術講解,更是讓學員們直呼“解渴”。
南京及周邊地區的實地教學成為培訓“重頭戲”。在2025中國(南京)數字鄉村博覽會現場,學員們近距離觀摩了智能播種機、無人收割機的“繡花式”作業;江蘇叁拾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數字農業系統、無錫惠山精細蔬菜產業園的設施農業機械化裝備,讓大家直觀感受到“機器換人”帶來的生產效率躍升;在江蘇沃得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棉花全程機械化裝備生產流水線的智能化水平,更讓來自棉區的學員們找到了技術升級的參照坐標。
“以前總覺得合作社發展是‘自家事’,出來學習才發現,我們都是新疆農機化的‘拼圖’。”來自阿勒泰地區的學員胡德義在結業座談會上的感慨,道出了45名學員的共同成長。
培訓中,“破冰拓展”“專題研討”等環節打破地域與行業壁壘,學員們圍繞“提升農機效率策略”“智能化農機普及路徑”“農機與農藝融合”等議題深入交流,形成20余條可落地的合作建議。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精心搭建的“學習共同體”,讓伊犁的殘膜回收技術、喀什的棉田管理經驗、巴州的農機服務模式得以跨區域共享。
“不僅學技術,更學思路。”來自喀什地區的瑪日耶·阿卜杜熱伊木表示,通過對比江蘇稻麥全程機械化經驗與新疆大規模農業特點,她已初步規劃合作社引入智能檢測裝備的升級方案。這種“從照搬照抄到創造性轉化”的思維轉變,正是培訓旨在達成的核心目標。
作為自治區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培訓全程體現“精準賦能”理念:經費由專項基金保障,學員食宿、培訓、交通全免費;課程設置聚焦“政策—技術—管理”三維需求,既有文件解讀,又有智能農機實操;培訓結束后,學員還將獲得持續的技術跟蹤與資源對接服務。
新疆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培育農機合作經營組織領軍人才,是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難題的關鍵舉措。此次45名學員的成長,將輻射帶動全疆2000余個農機合作社升級,為構建“糧油、棉花、果蔬、畜產品”四大產業集群的現代化農機服務體系提供人才支撐。
從天山腳下到秦淮河畔,14天的培訓雖已落幕,但45名農機領軍人才的“振興之路”正新程再啟。正如學員們在結業匯報演出上所說:“學好技術強本領,帶富鄉親興鄉村”——這既是承諾,更是新疆高素質農民助力農業強區建設的生動注腳。(圖文/高麗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