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中山擬推“十二項措施” 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2021/11/25 13:35:02 來源:南方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山制造業全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正在到來。 繼今年7月《中山市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賦能平臺引進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公示后,11月16日,《中山市推進中山制造業全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正在到來。
繼今年7月《中山市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賦能平臺引進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公示后,11月16日,《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下稱《若干措施》)也公開征求意見。
這是一道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11月15日,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在市委常委會上強調,數字經濟工作極端重要,全市上下要高度統一思想、強化認識、加快步伐,即使財政再緊張,“勒緊褲腰帶”也要堅定不移大力支持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相鄰的城市中,廣州、佛山數字化轉型的聲浪已然澎湃。在這個關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戰場”上,制造大市中山將以什么樣的姿態和面貌投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城市競合之中,值得我們期待。
開啟全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
今年5月以來,廣東先后發布加快數字化發展的多個重磅文件,這是廣東制造業整裝再出發、投入數字經濟戰場的信號,中山同樣身處浪潮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山先后跟進出臺相關政策,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思路日漸清晰。
7月6日,《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重磅文件印發。這是繼今年5月廣東發布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方案后,首個聚焦制造業數字化的具體方案和政策措施。該文件中,共有6處文字直接提及中山,分別涉及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汽車產業集群、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等數字化轉型及賦能重點方向領域。
在省政策的指引和推動下,各地市紛紛根據本地實際研究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如佛山便在7月27日召開全市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大會上,宣布《佛山市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落地。
中山則在7月28日公布了《中山市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賦能平臺引進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互聯網和數字賦能平臺建設與應用,促進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目標。此次《若干措施》的出臺,標志著中山將開啟全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新步伐。
十二項措施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中,針對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列出了五個方面共十二項支持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對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支持力度。
其中,五個方面分別是,樹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標桿示范、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做強數字化智能化供給能力、支持數字化示范產業園區、產業集群試點建設、加大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金融財政支持力度,既包括對轉型標桿項目的重視,也聚焦產業鏈協同發展及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的打造,符合“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數字化轉型趨勢。
一方面,針對本土制造企業,《若干措施》支持制造業企業開展內外部全業務流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鼓勵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示范車間、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的建設和打造,每年最高認定10家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對每家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1000萬元,數字化示范車間一次性獎勵最高200萬元。另一方面,在數字化智能化生態的打造上,《若干措施》提出做強數字化智能化供給能力,支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賦能平臺落地建設、支持平臺打造數字化轉型應用示范、支持平臺匯聚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這些措施涵蓋平臺落地、企業應用和解決方案打造。
同時,《若干措施》還明確了加強產業園區數字化管理,支持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這是對于中山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現狀的針對性舉措!度舾纱胧芬蟾麈偨旨訌姰a業園區、工業集聚區的數字化管理,推動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在園區管理與監測、精準招商、節能環保、安全管理、“小散亂污”整治等領域先行先試,形成對產業園區、產業集群分析、研判、預警及輔助決策的區域“工業大腦”。
緊緊抓住數字化轉型這個“牛鼻子”
從產業發展的維度來看,《若干措施》的出臺,既是中山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
早在2018年,中山便提出利用5年時間,實現推動1000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目標;而在今年6月印發的中山市“十四五”規劃中,則描繪了“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推動家電、家具、五金、燈飾等傳統產業走好數字化轉型之路,持續完善工業互聯網體系”的遠景規劃,并提出到2025年帶動2000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的具體目標。
從產業聯動的維度來看,本輪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
近年來,中山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通過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建立起了一個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完整政策框架,這一過程離不開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一個明晰的結論是,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是中山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山制造企業保持、提升競爭力的唯一選擇。
在11月15日舉行的中山市委常委會上,郭文海強調,當前要加快推動中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中山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方面布局較早,但力度、速度、覆蓋面還不夠,特別是中山制造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這個龐大群體要撐起中山經濟支柱,就要緊緊抓住數字化轉型這個“牛鼻子”。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高度統一思想,即使財政再緊張,“勒緊褲腰帶”也要大力支持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對于中山制造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號——是時候該行動起來了。
部分獎補措施
鼓勵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建設
每家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鼓勵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建設
數字化示范車間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鼓勵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建設
每個項目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支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扶持比例最高按照項目設備和軟件投入總額的20%給予扶持
支持制造業產業鏈協同創新
按照最高不超過購買設備合同和發票金額的30%給予事后獎補
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轉型
對優秀“上云上平臺”服務項目,按不超過實際合同金額的50%給予獎勵
經認定為標桿平臺所提供的“上云上平臺”服務項目,按不超過實際合同金額的100%給予獎勵
支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賦能平臺落地建設
對引進培育落地中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或數字賦能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獎勵
每個集群數字化服務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支持平臺打造數字化轉型應用示范
按照平臺完成的績效給予獎勵,每個平臺每年獎勵額度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對經認定的標桿平臺每年獎勵額度提升至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獎勵期限最長3年
支持平臺匯聚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
每年每個平臺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南方日報記者 廖瀚
轉自: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