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自貿試驗區:邁向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2021/9/27 13:35:02 來源:國際商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設企業5934家,實際利用外資7.04億美元;新引進項目270個,總投資額2743.8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1460億元,占同期全省外貿總額的30%以上;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新設企業5934家,實際利用外資7.04億美元;新引進項目270個,總投資額2743.8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1460億元,占同期全省外貿總額的30%以上;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等10余項改革成果全國首創……一年來,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湖南自貿試驗區”圍繞“三高四新”戰略實施,聚焦“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目標,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不斷邁向新時代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逾10項全國首創成就“湖南樣本”
去年9月24日,湖南自貿試驗區正式揭牌并啟動建設。湖南圍繞《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121項改革試點任務,制定《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321項具體落實舉措,編制完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專項規劃以及長沙、岳陽、郴州三個片區建設實施方案、產業發展規劃。
體制機制全面建立的同時,支撐體系也逐步完善。湖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從10個方面推出55條具體支持措施,并向自貿試驗區下放第一批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97項。20多個省直和中央在湘單位出臺40多個硬核政策,長沙、岳陽、郴州三個片區出臺40多項配套政策,全方位支持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同時,加快地方立法,即將出臺《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實行全鏈條放權賦能、全領域極簡審批、全覆蓋“一件事一次辦”。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程建立“幫代辦”機制,企業設立登記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內;加強重大項目用地保障,開辟“綠色通道”服務,審批時效提高50%;上線湖南自貿試驗區“電子地圖”,實現相關部門數據共享,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深化投資改革方面,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執行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實現市場監管、商務、外匯年報“多報合一”。
7月20日,來自南非的5條紅西柚貨柜抵達上海洋山港并完成清關,標志著湖南自貿試驗區完成了易貨貿易首單試單。
一年來,湖南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疏堵點、攻難點、保重點、強支點,在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改革、外貿高質量發展、金融開放創新等方面探索打造“湖南樣本”。截至8月底,總體方案121項改革試點任務實施97項,實施率80.2%;建設實施方案321項落實舉措實施266項,實施率82.9%,并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制度創新成果。其中,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集約式發展,藥食同源產品進口便利通關,綜保區內包裝材料循環利用監管,區塊鏈賦能知識產權保護等10余項改革成果全國首創;外籍專家管理和服務“三窗合一、三證合一”、對非易貨貿易、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5G賦能提升長江航道等特色創新項目正加快推進。
三大片區“各顯神通”
自湖南自貿試驗區啟動建設以來,長沙、岳陽和郴州等三大片區發揮各自特色優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發展功能持續增強。
長沙片區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現代服務業、臨空產業等,引進杭叉集團湖南總部等重大項目53個,務實推進三一重卡、三一科學城、山河工業城、黃花數字貿易港等項目;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中歐班列、國際貨運航線運營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非洲在華非資源性產品集散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設。下一步,長沙片區將堅持把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作為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抓手,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中彰顯省會更大擔當和作為。
岳陽片區發揮臨港優勢,引進中創空天、攀華集團等頭部企業,加快發展航運物流、新材料、電子商務等產業;加強與上海、寧波等沿海港口口岸通關和國際物流合作,提高江海聯運效率,恢復開通城陵磯至香港江海直航。將圍繞發展高精尖經濟,創新搭建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機制,加快推動岳陽形成長江中游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和綜合性航運物流中心,打造中部地區進口調味品聚散中心,構建新的產業集群。
郴州片區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建設正威新材料、湘南科創產業園等項目,合富共創、上海靈才科技、海潤電子科技等一批現代服務業和數字經濟企業相繼落戶,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產業鏈日益完善。將以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契機,以湘南國際物流園和北湖機場為互補功能區,打造郴州國際內陸港和粵港澳大灣區保稅貨物中西部集散第一站;建設郴州片區金融創新中心,打造國際資本聚集區、國際有色金屬交易中心。
據統計,湖南自貿試驗區揭牌一年來,新設企業5934家,實際利用外資7.04億美元;新引進項目270個(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8個)、總投資額2743.8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1460億元,占到同期全省外貿總額的30%以上。
“湖南自貿試驗區將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把自貿區建設成為新時代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湖南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伍鵬程 通訊員 向尚婷)
轉自:國際商報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