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態環境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1/8/4 14:38:15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李海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兩個大局”、為動員全黨全國人民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要李海生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兩個大局”、為動員全黨全國人民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史為鑒,以學促行,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智慧和力量,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以前沿科技創新和有力科技支撐,踐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第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定新征程上的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了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意境深遠、意義重大,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史的深刻總結,是中國共產黨特質的生動寫照。在長期的奮斗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構建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的歷史責任,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必須深刻學習領會偉大建黨精神,從偉大建黨精神和精神譜系中汲取思想偉力,明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清楚“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投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偉大事業。
第二,堅持頂天立地格局,踐行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中國共產黨是頂天立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以頂天立地的責任擔當,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雄偉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落后就要挨打,要強大就必須發展經濟。我們的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發展。通過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用最小的經濟代價實現最大的污染防治效果,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相輔相成,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新階段,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家國情懷,積極順應時代變革,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以頂天立地的氣魄,堅決扛起科技支撐美麗中國建設的歷史責任,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踐行使命擔當。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把握環保科技的人民性。
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縱觀黨的發展歷程,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魚水情深,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贏得了全體人民的衷心擁戴。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動詮釋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價值理念。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間,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有序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十四五”時期,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具有更高的期待,希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擁有更好的生態環境體驗、獲得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牢牢把握環保科技的人民性,緊密圍繞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實際生態環境問題開展科研工作,產出有用、管用、好用的成果,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第四,堅持實事求是,以扎實科研作風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中國共產黨是實事求是的政黨。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引領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引領我們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實事求是貫穿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不斷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
實事求是是科研工作的本質要求,堅守科研誠信,弘揚科學家精神,端正科研作風是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準則。“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攻堅期,需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國家和地方都需要真有用、真管用、真好用的科技支撐。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持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務實作風,緊密圍繞真問題、真需求,深入系統把脈問診,科學準確對癥下藥,為國家生態環境管理決策提供有效支撐,為地方、企業送科技、解難題。
第五,堅持開拓創新,不斷實現生態環境領域重大科技突破。
中國共產黨是不斷開拓創新的政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不簡單套用基本原理,不照搬外國經驗,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探索開拓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在實踐中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持續創新政治理論和指導思想。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在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的情況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仍然任重道遠,更加迫切地需要在科學研究上實現重大突破。“十四五”時期,黨中央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秉承開拓創新的精神,探索完善科技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技術開展攻關,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努力在生態環境重大領域和關鍵問題上不斷實現新突破。
作者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 上一篇:為什么要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 下一篇:貴州印發“十四五”分散式風電開發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