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化經濟增長指標 重視經濟增長的含金量
2012/3/1 11:22: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淡化經濟增長指標 重視經濟增長的含金量多地下調經濟增長目標
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1年,天津、重慶、河北、河南、廣西等多地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其中天津和重慶經濟增速高達16.5%,23個省份邁入“萬億俱樂部”。但對于2012年,各地紛紛調低經濟增長目標1~2個百分點,顯示出政府工作思路已發生重大轉變——淡化經濟增長指標,更看重經濟增長的含金量,調結構、轉方式、擴內需、惠民生、增活力成為地方“兩會”的關鍵詞。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年的高速發展后,進入了結構調整期。在這一轉型期,只有經濟增速放緩為優化經濟結構、提高效益騰出了更多資源,未來經濟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加穩健。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明確提出把加快轉型升級作為2012年工作重點,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在轉型中發展。中西部地區也不甘落后,將目光瞄準了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政府都將經濟增長與綠色低碳掛鉤,明確提出今年能耗和水耗下降指標,力爭實現綠色增長。
擴內需與惠民生并重
投資、消費、出口被喻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促轉型,內需拉動大有可為。當前,老百姓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生活的滿足已不僅僅停留在吃飽穿暖,對此,各地政府適時提出要適應這種消費結構升級的變化趨勢,為國民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另一方面,擴大消費的關鍵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落實國家收入分配改革和結構性減稅政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今年房地產問題仍是地方“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由于房價過高,居民的消費能力被嚴重制約,但也有不少代表委員在地方“兩會”上提議給樓市“松綁”。政策是微調,還是繼續調控不動搖?從今年地方“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京滬深等地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大力推進各類保障房建設的態度并沒有改變。控房價、惠民生仍是各地政府調控的主基調。
上馬重大工程推動經濟發展
此外,在今年地方“兩會”上,很多地區提出了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安排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和專項工程。
據悉,上海今年共安排重大工程項目95個,年投資1166億元,包括迪士尼、世博園區地下工程開發等項目將重點推進。廣東省今年安排省重點項目280項,年度計劃投資4000億元。浙江省推進實施“三個千億”工程,狠抓一批對經濟發展起支撐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隨著各地重大項目紛紛上馬,必將帶動相關產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激活地方經濟。
綜合地方“兩會”的信息,當前中國經濟已步入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階段。
- 上一篇:2011年商業銀行利潤達1.04萬億元
- 下一篇:2011我國省級經濟競爭力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