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成技術日益成熟推玉米產量創新高
2011/9/13 14:52: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集成技術日益成熟推玉米產量創新高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訊:據統計2011年資陽市玉米預計平均畝產393公斤,比2010年畝平增產24公斤,增6.5%;預計總產達70.25萬噸,比去年增產4.86萬噸,增7.43%。玉米單產和總產均創歷史新高。
9日,陽光明媚,蘆葭鎮英明村張素英的兩層小樓房前前后后晾曬著不少玉米,一個個金燦燦的玉米在陽光下向人們展示著豐收的喜悅。從2008年起種地就越來越松活,把老伴‘解放’了出來,和子女一起外出務工,家里留我一個人種地,今年雖只種了3畝玉米,收成卻不比往年低多少。
“我們用了新技術后,今年的玉米個頭明顯比往年大。”由于年紀大,種植技術不懂,村里的技術示范戶黃光全就要跑過來給為他們指導。“中溝我們都不用挖,黃光全開著耕作機,一片地幾下就打完了,我們只負責種和施肥,輕松多了。”張素英說。
英明村的種植示范戶黃光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往一家三口人種3畝地玉米,畝產400公斤,用來喂4頭肥豬,而今年女兒外出務工,他和妻子兩個人種了5畝地,畝產700公斤,喂7頭肥豬和3頭母豬。“推廣新技術后,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我們還在嘗試新的方法,用播種機來播種,更加省時省力。”黃光全高興地說。
他們口中的新技術到底是什么呢?記者走進地里一探究竟,已經收割的玉米地里,玉米桿還留存著,盡管種植上了油菜,但是玉米桿錯落排列,昔日的玉米林可以想見。
3月上旬,政府采購的玉米種子“成單30”發放到了英明村村民手中,一畝兩包。3月15至17日,縣農技站的工作人員進村指導軟盤育苗,“怎么鋪盤,怎么裝土特別有講究,土不能裝得過滿,三分之二的土就好,一開始我們都不懂,后來移苗就麻煩了。”
到3月底,開始起垅施肥,為移栽做準備。“增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實行了集成技術,包括由傳統單行單株改成現在的雙行單株,還有中溝施肥。”換而言之,原本每行的距離增加,由原來的3.6尺變成5尺,單行的變成了雙行,密度增加。“以前一畝地能種2000株,現在可以種4000株,從量上保證了增產。”而以往的施四道肥改成了集中施兩道,即在兩行的中間開辟一條溝,把肥和水集中灌入。“四道變兩道,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出來人工,以前種玉米至少需要三個人,現在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完成。
而3月底4月上旬,苗移栽到地里。在覆蓋了地膜的地里直接開孔種植,簡單易行。
隨著糧食種植面積擴大難度加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不斷提高畝產量,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而在示范區推廣集成技術,就是我市在每畝單產增收上進行有效實踐。盡管從2008年起就在高產示范區推廣該技術,但老百姓學習新技術需要一個過程,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推廣、日益成熟,我市每年的玉米產量無論是單產還是總產都逐漸呈現上升趨勢,2009年平均畝產360公斤,2010年368公斤,今年為393公斤;玉米總產2009年為62.45萬噸,2010年65.38萬噸,今年預計總產將達70.25萬噸。
- 上一篇: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發布防霧自清潔涂料
- 下一篇:航天器振動控制技術在美獲獎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科沃斯機器人&慧博科技戰略合作:構建智能清潔領域創新模型,探索全域用戶增長新路徑
- “銀齡”學員迎來畢業季
- 從潔凈工藝到全系統配套,愛瑧IZEN(又名:愛臻)種植體樹立種植牙品質新典范
- 詮釋三大“長板” 長城汽車6月銷售新車11.07萬輛 同比增長12.86%
- 第二屆“百模論劍”大賽 | 思特奇重塑企業智能觀,打造人機協作新范式
- 突破3000萬次計算!玻色量子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引領實用化量子計算新高度
- 海納AI面試官正式發布PC版,革新校招AI面試體驗
- 固德威成功舉辦中日企業家可再生能源論壇,共謀變局下的綠色合作新篇
- 2025年一對一輔導平臺權威推薦榜單:嚴選優質平臺,護航學習之路
- 各地文旅場景“上新”活躍“夏日經濟” 新供給激發暑期消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