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銀市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白銀跨越式發展
2010/12/14 20:58: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白銀市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白銀跨越式發展一、跨越式發展是省委對全省未來五年的戰略把握
省委把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為謀劃全省“十二五”發展的主基調,這既是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判斷,也是對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深刻把握,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體現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期待。省委提出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強調量的擴展,更加突出的是質的提升,是漸變和突變的辯證統一,是需要和可能的統籌考慮。現在,全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條件基本具備,基礎已經奠定。只要我們以十七屆五中全會和這次省委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為指導,科學謀劃,狠抓落實,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做大總量是白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國辦29號文件明確要求蘭白核心經濟區要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發揮“率先、帶動、輻射、示范”的中心作用。無論是從白銀新的戰略定位考慮,還是從白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做大總量仍然是我們必須始終面對的首要任務。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已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我市既面臨諸多共性的政策支持,還享受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循環經濟發展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特殊性政策支持;特別是省上突出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擴大了白銀的發展空間,全市人民求富圖變的積極性空前迸發。為此,我們著眼做大蛋糕、擴大就業、增加積累,立足于跳起來摘桃子,初步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市實現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三個翻番”。我們要堅持開拓進取創先爭優,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努力為實現全省跨越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實現白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要害在工業
白銀市是一個工業主導的城市,但工業發展面臨資源依存度高、產業鏈條短、能源消耗量大等突出問題,能不能實現白銀的跨越式發展,要害在工業;能不能實現白銀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鍵也在工業。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對“十二五”期間白銀工業發展的初步考慮是:在繼續加快推進技術改造、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立足于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堅定地、大踏步地步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努力實現規模擴張和結構優化的新突破。重點發展六大產業:
一是有色金屬工業。發揮白銀有色金屬工業門類齊全的優勢,堅持面向國際國內拓展原料市場和延伸產業鏈并重,全力實施好“25663”目標,即有色金屬產量確保達到150萬噸,力爭200萬噸;銅鋁精深加工能力達到55萬噸,努力在新型合金材料、新型稀有金屬材料、貴金屬材料、稀土深加工產品、鋁型材及專用鋁材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有色金屬工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利稅達到60億元以上;主要生產能力爭取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形成。
二是精細化工產業。發揮銀光集團特種化工核心技術和TDI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加強協作聯合,吸引國家軍轉民化工項目向白銀聚集,進一步擴大TDI生產規模,爭取實施10萬噸PC聚碳酸酯項目;促進上下游配套,建設醋酸、甲醇、涂料和化肥等項目,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加大研發力度,力爭在碳纖維、鋰材料、電池材料、氟材料等新型產業領域有所作為。
三是能源新能源工業。圍繞建設西部復合型能源基地,促進傳統能源改造提升,重點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實施大唐景泰電廠二期、國電靖遠發電公司上大壓小、白銀熱電聯產、平川煤矸石發電、黃河靖南峽水電站等重點工程。
四是裝備制造業。以引強入銀為重點努力培育風電成套設備、專用汽車、礦用電器、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力促“高溫超導電纜”、“核聚變磁體用電纜絞纜”等高科技計劃項目盡快實現產業化,建設新型特種電纜研發生產基地。
五是陶瓷和建材工業。開發陶瓷系列產品,建設陶瓷工業園。依托中材集團,推廣水泥生產新工藝,整合提升區域水泥企業。開發節能環保和高檔輕質裝飾材料。
六是農產品深加工業。依托雨潤肉制品、蒙牛乳業、匯源果汁等企業,發展壯大食品工業;建設馬鈴薯、小雜糧、啤酒大麥、紅棗、枸杞五大區域優勢產品基地,培育糧油、淀粉、肉蛋奶、果蔬、飼草、啤酒麥芽等龍頭加工企業群體。
四、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白銀跨越式發展
實現白銀工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干部。要重點解決好各級領導干部思想不夠解放、視野不夠開闊、作風不夠扎實的問題,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提高駕馭市場、服務企業、促進發展的水平。主要在五個方面著力:
一是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引導進入白銀的大大小小的企業增強憂患意識,克服安于現狀的思想,鼓勵他們在各自領域敢于做大、敢于露富、敢于爭雄,支持他們大膽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營造鼓勵改革、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激勵企業家放心創業、放手發展。
二是堅持推進合作發展。要敢于讓利,以更加博大的胸懷,以更加優惠的政策,促進與國內外大企業、名企業的聯合,通過重組、股權重新配置等途徑,依托“特”字號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加強政企互動,深化銀企合作,推進強強聯合,在協作聯合中突破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瓶頸制約。
三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大財政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帶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注重培育高水平、留得住的本土創新團隊,促進重大裝備技術產業化。組建重點產業產學研合作創新戰略聯盟,聯合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循環經濟作為聯系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紐帶,以建設白銀循環經濟示范區為契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促進產業鏈式擴展、資源循環高效利用,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五是著力打造產業聚集平臺。集中有限財力,高效整合資源,把國家級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引領區,把白銀工業集中區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經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