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熙集團新展聚焦生態議題,推進藝術與科技的深度結合
2024/10/16 9:55:01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人們自古以來便懂得觀察自然規律,并會據此來從事生產生活,“春雷響,萬物長”,“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等農諺便是前人物候智慧的總結。人們自古以來便懂得觀察自然規律,并會據此來從事生產生活,“春雷響,萬物長”,“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等農諺便是前人物候智慧的總結。當今,隨著社會發展,各界對于生態議題的關注度呈顯著上升的趨勢。近期,北京時代美術館所舉辦的《編碼物候——數字與生物交織的宇宙節律》展覽則以創新的藝術表達,參與到了這一社會話題之中。2024年9月24日,《編碼物候》開幕式暨論壇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編碼物候》由華熙集團董事長趙燕出品,《信睿周報》藝術與科技專欄“振動的生態”主理人邢丹策展,并展出了曹舒怡、陳若璠、達羅·蒙塔格、糾纏的他者、馬克·李等15位/組中外藝術家所帶來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借助了雕塑、裝置、影像、VR互動體驗、文獻作品等豐富媒介優化了表現力,并以物候的觀察方法演繹了數字與生物世界交織的生命脈動。
本次展覽從“算法節律”“代碼物象”“數據神跡”三個主題展開敘述。面對地球氣候危機,基因組美食中心的《太空永續農業》以文獻裝置的形式探索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系統;瑞士藝術家馬克·李的《演化推測,原型 1》可以手機為媒介與觀眾互動,并幫助觀眾創造新的生物;青年藝術家陳若璠穿梭現實與虛擬之間,其《接近情感的微小單位》為自然造物建立起了3D檔案,并將其分解成了盡可能微小的單元去接近情感;曹舒怡的3D打印樹脂雕塑《潛含親緣》則展現了生命形態跨時空的轉變,幫助我們重新理解了這個星球上的生命存在方式……
論壇結束后,音樂家王萌和于淼獻上了精彩表演。他們沒有拘泥于傳統的表演框架,而是將音樂上的創意巧妙地融入到了新媒體藝術的廣闊天地,并挖掘出了人性與數字世界之間那既微妙又復雜的聯系。
本次華熙集團趙燕女士所出品的《編碼物候》藝術展再度引發了人們對物候智慧的關注與對生態環境發展道路的思考。正如北京時代美術館執行館長劉威威所言:“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不僅僅是把技術手段作為一種藝術創作的媒介,更要拓寬藝術的邊界,讓當代藝術真正參與到科技發展、時代發展的進程中。”展望未來,北京時代美術館將繼續以先鋒姿態,回應時代人文導向,推動藝術與科技的深度結合,并為大眾帶來更多創新藝術成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