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略東方美學·感受紋樣之美
2023/12/20 13:52:3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紋以載道創意革新,尋中華印記之紋樣魅力,2023年11月24日,22級視覺傳達1、2、3班以及23級視傳專升本1、2班共同完成了傳統紋樣創新設計的課程學習,并于知韻樓階梯2進行了課程成果匯報。課程介紹領略東方美學·感受紋樣之美
設計與美術新媒體 青島黃海學院設計與美術學院 2023-12-19 15:07 發表于山東
紋以載道創意革新,尋中華印記之紋樣魅力,2023年11月24日,22級視覺傳達1、2、3班以及23級視傳專升本1、2班共同完成了傳統紋樣創新設計的課程學習,并于知韻樓階梯2進行了課程成果匯報。課程介紹
傳統紋樣創新設計做為專業選修課,共48課時,課程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線上共12課時、線下36課時。中國傳統紋樣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特定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凝固的藝木,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為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中國傳統紋樣,將紋樣創新應用到設計當中,在課程安排上,線上部分以紋樣介紹與賞析為主,考察紀錄片形式進行紋樣介紹、紋樣賞析,包括各類特色藝術品:建筑、瓷器、服飾等。線下部分以紋樣創新為主。傳統紋樣創新設計訓練;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結合方法。
通過對傳統紋樣的學習研究,使學生理解中國傳統紋樣的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傳統紋樣的組織樣式。了解當今傳統紋樣的發展情況,掌握各時期中國傳統紋樣的形態和構成準則。組織學生通過學習借鑒,繪制出具有傳統紋樣特征的新型紋樣設計,具有根據傳統紋樣構成規律、思維表現的基本方法繪制創新圖案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創造能力。將傳統紋樣創新設計靈活多樣地應用于不同類別的設計載體中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及紋樣。授課內容
本門課程力求知識性與實用性的統一,配以大量紋樣照片,回顧了中國傳統線樣的發展過程,總結了各類型紋樣的特點。并提出了系統、科學的紋樣設計思路及方法,將紋樣的種類、流變、創新設計方法、運用領域等信息詳細地呈現在面前,以助于在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傳統紋樣的基礎上,掌握對傳統紋樣的創新設計方法
教師介紹
課程作業
本門課程作業分為兩部分,課程前期配合課程紋樣講解階段,進行大量的紋樣累積、細致的紋樣臨摹,搭配各種傳統紋樣創新設計方法訓練,完成平時作業;課程后期,進行結課作業的創作,圍繞中國字、中國故事、中國年、中國吉祥圖案等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的紋樣創新設計。以紋樣創新設計應用為成果展示。作業要求意將中國傳統紋樣運用各種圖形創意的構成形式和象征、諧音、寓意等手法進行創新設計,形成以傳統文樣為基礎的新的創意圖形,在設計作品中傳遞喜慶吉祥的祝福之意,將圖案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建筑裝飾、服裝織繡、家居陳設、生活用品中,使其成為后續課程的重要設計元素。
成果展示
22級視覺傳達設計1班指導
教師——徐亞茹
作者:黎恒宇
作品名稱:生肖綺夢 版畫新篇
作者:韓君浩
作品名稱:三星堆IP設計
作者:黃雅文
作品名稱:鴻福吉祥圖
22級視覺傳達設計2班
指導教師——付麗
作者:劉紅葉
作品名稱:飛天敦煌 龍子本生
作者:劉文碩
作品名稱:影見瑞獸 吉照萬家
作者:孔祥彤
作品名稱:星河之舞 九子龍魂
22級視覺傳達設計3班
指導教師——徐海霞
作者:張雅馨
作品名稱:服飾革新
作者:楊樂樂
作品名稱:一團和氣
作者:張馨予
作品名稱:大同印象云岡石窟紋樣創新
作者:葉欣婷
作品名稱:各朝紋樣在西藏壇城中的創新
23級視覺傳達專升本1班
指導教師——申宜田
作者:焦嬌
作品名稱:生旦凈末
作者:王佳茗
作品名稱:儺魂神韻
作者:張琪
作品名稱:甲辰龍年
23級視覺傳達專升本2班
指導教師——呂靈彬
作者:曾婕
作品名稱:千古印記風華
作者:費陽
作品名稱:民族綻放蓮花紋氈毯設計
作者:李靜雨
作品名稱:虎帽庇佑
作者:李青竹
作品名稱:風吹洛陽城
通過對傳統紋樣的學習研究,使學生理解中國傳統紋樣的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傳統紋樣的組織樣式。了解當今傳統紋樣的發展情況,掌握各時期中國傳統紋樣的形態和構成準則。組織學生通過學習借鑒,繪制出具有傳統紋樣特征的新型紋樣設計,具有根據傳統紋樣構成規律、思維表現的基本方法繪制創新圖案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創造能力。將傳統紋樣創新設計靈活多樣地應用于不同類別的設計載體中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及紋樣。結
發現中華符號,再塑中華印象,本次課程成果匯報,在同學們豐富的作品展示及教師細致的點評指導下完成。對傳統紋樣文化和形態元素內涵的多方面的探究--形式美表現--綜合能力的提升--積淀了學生們自身對自我本土傳統文化美學觀念的認知--紋樣構成方法與表達--探究圖形的凝練與視傳感受--以及如何對具有文化內涵的紋樣進行判斷、選擇、設計、轉化構建學生初步對具有一定使用性產品的一個整體式、循環式學習過程架構,以此達到構建其自學與研習的能力,讓學生研究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并將其所蘊含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內涵融入其中,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品牌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撰寫:付 麗 編排:張芳菊
初審:宋歡歡 復審:張宗元
終審:石莉莉 顧問:邵力民
出品:青島黃海學院 設計與美術學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