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大師謝輝露:醫易相融傳古意,守正創新寫新篇
2023/8/16 22:10:05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4年初,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國家戰略,發揚光大中醫藥、民族醫藥傳統文化,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借鑒文化傳承人的智慧,汲取先進理念中醫和《易經》,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二者相輔相成,自古以來就有著“醫易同源”之說。許多中醫藥人都曾用心研讀《易經》,希望能夠將其蘊含的理論與智慧融入中醫,懸壺濟世、為百姓健康謀福。
謝輝露,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歷經十余年的潛心鉆研,將中醫藥文化與《易經》深度融合,以獨樹一幟的“醫易合用技術”守正創新,為這門古老學科的傳承與發展書寫了嶄新的篇章。
謝輝露(左一)為外國友人調理身體
提到從醫的初心,謝輝露總會感慨萬千:“是疾病讓我與中醫‘結緣’,切身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受慢性疾病困擾,12歲以前的謝輝露身體一直很虛弱。幸運的是,他的姑丈醫術高明,是當地有名的中醫圣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調理后,謝輝露總算是得以痊愈,同時也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姑丈啟蒙下,謝輝露開始系統學習中醫理論和中藥知識,在之后的數十年間也不斷尋訪名家,精進醫術。他擅長認穴推拿、調理跌打損傷,對中草藥和古代經方也頗有研究。
在學醫過程中,謝輝露接觸到了《易經》:“中醫對人體臟腑的認知,源于《易經》的陰陽五行學說。兩者在本質上有著相通之處,都強調‘天人合一’,注重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
為了讀懂《易經》、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狀態,謝輝露拜入易學大師張汕仁門下學習《周易》。憑借驚人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他獨創出了“醫易合用技術”(以下簡稱“中醫CT”),逐漸走上了一條探索中醫與《易經》的跨界融合之路。
“中醫的核心在于‘治未病’,即通過觀察人體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疾病的發生。而‘中醫CT’正是將這一理念真正運用到患者身上。”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謝輝露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操經驗,也逐漸完善自己的“中醫CT”理論體系。2018年6月,謝輝露創辦自然居養生堂;2023年創辦自然居醫易會所;2024年創辦醫易科技有限公司,為“中醫CT”申請了國家專利。
為了進一步推廣中醫藥文化和“中醫CT”,讓中醫真正走進生活、惠及百姓健康,謝輝露受邀出席眾多醫學活動,與業內同仁交流探討、各取所長。此外,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將健康服務送進千家萬戶。
謝輝露(左二)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2024年初,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國家戰略,發揚光大中醫藥、民族醫藥傳統文化,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借鑒文化傳承人的智慧,汲取先進理念,針對中醫藥傳承文化市場缺失規范性、實用性等情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ISC2000標準評審委員會2024年4月16日ISC標評〔2024〕1號文件批準,成立了《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承大典》(以下簡稱《大典》)編審委員會,匯編中醫藥非遺傳統文化傳承優秀人才,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憑借“醫易合用技術”和在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貢獻,謝輝露順利通過《大典》編委會的嚴格審核,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非遺大師”稱號。
謝輝露榮獲“非遺大師”稱號
從民間中醫愛好者到非遺傳承創新人,“知行合一”一直是謝輝露的座右銘之一。他認為,中醫藥文化的未來不僅需要理論上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將其運用到生活中。他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只有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到中醫和《易經》的魅力,才能讓這些傳承千年的古老文化在現代真正“活過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