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芯片自主可控需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
2023/5/12 10:32:28 來源:中國汽車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經歷了近3年的芯片短缺,我國汽車產業對芯片自主可控的感受更為深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從根本上推動國產汽車芯片的發展,完善的標準體系不可或缺。日前,工信部發布《國家汽車經歷了近3年的芯片短缺,我國汽車產業對芯片自主可控的感受更為深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從根本上推動國產汽車芯片的發展,完善的標準體系不可或缺。日前,工信部發布《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以加強汽車芯片標準化工作,引領和規范汽車芯片技術研發和匹配應用。
伴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席卷而來,汽車芯片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傳統燃油車時代,數百顆普通工藝的芯片就可以滿足汽車需求;跨入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汽車對于芯片的需求不僅數量呈幾何級增加,而且對高精尖芯片的需求成為剛需。小鵬汽車掌門人何小鵬就曾說過,一輛智能汽車芯片的絕對數量在5000顆以上,涉及幾百種。的確,從自動駕駛域的AI芯片、智能座艙域的CPU芯片、整車域的MCU芯片,到電源管理IGBT芯片組成的模塊,智能電動汽車幾乎處處離不開芯片。而且智能化的算力芯片、網聯化的5G通信芯片,正在成為高精尖芯片比拼的舞臺,如特斯拉自研智能化D1芯片采用了7納米工藝、英偉達全新的智能汽車芯片Thor達到了4納米的先進制程工藝……
在芯片短缺疊加需求升級、競爭加劇、芯片迭代加速的背景下,發展自主汽車芯片已時不我待,芯片標準體系建設也迫在眉睫。當前,我國汽車芯片標準不僅總體數量少,而且內容不完整、更新不及時、與國際接軌不足,標準體系極不健全。這一方面是由于專門標準較少且不夠規范,實用性不強,再加上汽車芯片與消費類、工業類芯片相比,對環境適應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較為嚴苛,因此需要充分考慮這些要素開展汽車芯片標準制修訂工作;另一方面,此前出臺的《純電動乘用車車規級芯片一般要求》、《純電動乘用車控制芯片功能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等國家標準,不僅指標不足,而且都是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其中一些指標雖然借鑒了當時的國外標準,但有的已經不適用于當前和今后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實際需求。如今,我國智能電動汽車在世界范圍內已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和領先優勢,汽車芯片標準的制定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引領性、前瞻性,才能推動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指南》針對我國汽車芯片產業實際,為標準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并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指南》指出,基于適應我國汽車芯片技術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需求,形成從汽車芯片應用場景需求出發,以汽車芯片通用要求為基礎、各類汽車芯片應用技術條件為核心、汽車芯片系統及整車匹配試驗為閉環的汽車芯片標準體系技術結構,并將標準內容分為基礎通用、產品與技術應用和匹配試驗三類,從體系上理清了標準建設的結構。同時,在步驟上,《指南》明確,根據汽車芯片技術現狀、產業應用需要及未來發展趨勢,分階段建立適用我國技術和產業需求、與國際標準協調統一的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優先制定基礎、通用、重點產品等急需標準,推動汽車芯片共性技術發展;根據技術成熟度逐步推進產品應用和匹配試驗標準制定,滿足汽車產業發展需求。并強調要培育我國汽車芯片技術自主創新環境,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構建安全、科學、高效和可持續的汽車芯片產業生態。在目標上,《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引導和規范汽車芯片產品實現安全、可靠和高效應用;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實現基礎、通用要求、產品與技術應用以及匹配試驗等重點領域均有標準支撐,加快推動汽車芯片技術和產品健康發展。
《指南》的出爐,無疑有助于破解汽車芯片這一產業發展現實中的“卡脖子”問題,而這一標準體系的制定,也需要打破行業壁壘,強化組織協同,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除了發揮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專業機構的作用,還要充分調動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相關企業及高等院校等單位的積極性,持續完善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加快推動各項標準制修訂工作。標準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程,必須強化行業溝通交流,整合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力量,構建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集聚資源、集思廣益。在汽車產業特別是芯片產業國際化背景下,標準體系建設同樣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跟蹤研究,積極創造條件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借鑒吸收先進經驗,并在汽車芯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中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更有益于標準體系與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只有集聚相關各方的資源和力量,才能真正做好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從而為打造科學高效、開放協同、融合共通的自主汽車芯片產業生態提供支撐。
應該說,當前我國汽車芯片標準體系的建立,是“雪中送炭”。有了相對完善的標準體系,落地實施尤為關鍵。標準是技術及產品的規范,缺乏標準,無規可依,汽車芯片的技術指標不一致,必然會造成資源浪費,也不利于產業發展。認真執行相關標準,不僅能規范自主汽車芯片產業的技術發展、產品制造、測試驗證、上車應用等一系列工作,也將有效解決芯片短缺、高端芯片“卡脖子”問題,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做大做強。
總而言之,在統籌協同、高質高效基礎上,加速完成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才能助力我國汽車產業實現“芯片自主”和“芯片自由”,為我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提供堅實可靠的支撐。(趙建國)
轉自:中國汽車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