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點開花進入新周期 我國電商“熱”出海外
2023/5/8 8:51:46 來源:中國食品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海關總署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4.8%。1月,我國進出口下降7%;2月“由負轉正”,當月增長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最終一季度整體據海關總署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4.8%。1月,我國進出口下降7%;2月“由負轉正”,當月增長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最終一季度整體增長4.8%,其背后增長的原因之一是我國與新興市場的貿易逐步上漲,形成多點開花局勢。
一季度,我國對東盟、拉美、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為16.1%、11.7%、14.1%,規模合計達到進出口總額28.4%;對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合計進出口3.52萬億元,規模合計占總值的35.6%。
多點開花進入新周期
我國跨境電商平臺掀起的“出海熱”正在挖掘更大的外貿市場潛力,今年以來部分跨境電商平臺撬開更多海外市場的大門。第三方數據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底,全球購物App用戶排行榜中,有4個中國電商平臺上榜。我國跨境電商平臺憑借海外豐富的經驗優勢也進一步帶動中國外貿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全球消費市場異動,平臺流量和政策的調整,這些外部變化將跨境電商賣家推到新的十字路口,跨境電商進入到新周期。
數據顯示,2023年1季度跨境電商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對比2022年4季度雖小幅下降0.69%,但相較于2022年同期環比下降2.07%,已幾近止跌。2023年1季度同比小幅增長,按季度增長曲線走勢,2季度增長可期。
近日,希音宣布計劃未來幾年在巴西投資7.5億雷亞爾(約合10.2億元人民幣),繼續復制“小單快返”模式。拼多多旗下Temu業務開展僅半年多,海外版圖就已經擴張到10個國家。去年9月,Temu上線美國,今年2月,Temu又先后開通了加拿大站、澳大利亞站和新西蘭站。近日,Temu一口氣上線了英國、德國、荷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6個站點。
隨著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不斷加速在海外布局,阿里也首次將海外業務提升至和國內零售、云計算同等的地位。2月,阿里面向海外消費者的速賣通App首頁改版,并推出了choice頻道,目前覆蓋55個國家。3月,速賣通全平臺訂單增長超過50%,在韓國等地增速甚至達到了3位數。
外貿供應鏈集體出海
最近幾年,我國跨境電商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5年增長了將近10倍。今年一季度,跨境電商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正在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跨境電商平臺加速海外布局,為外貿企業走向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按下快捷鍵。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推動跨境電商發展方面,《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帶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
西域美農是一家陜西的電商企業,其負責人李春望正在伊朗進行選品。他表示,其公司跨境業務目前主要是依托阿里巴巴國際站,出口方面一直穩步提升,今年主要想大規模拓展進口,他已經對伊朗的藏紅花下了訂單。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研究員尹西明表示,得益于我國強大的外貿供應鏈,跨境平臺的商品多數都是由國內的供應商發出,帶動了我國外貿供應鏈集體出海。相關數據顯示,自去年正式上線跨境電商業務后,拼多多幫助浙江省湖州織里的50余家企業上線跨境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在跨境電商市場紅利期,隨著云平臺成本降低,數字化水平持續升高,外貿企業獨立建站已經成為一大趨勢。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在海外建立的獨立站數量已經達到了20萬個,未來發展勢頭強勁。
但尹西明表示,大部分情況下,對于國內中小型外貿企業來說,它們不具有獨立建站的資本和能力,因為成本高,收益周期長,依托于拼多多、阿里巴巴等跨境電商平臺是更好的選擇。他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先借力這些平臺快速構建起流量優勢,達到一定規模并具備一定競爭力后,再搭建獨立站。
“強筋骨”面對新挑戰
我國跨境電商“出海”發展將迎來新的調整期,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出海”“闖關”成為時下業界普遍關注的話題。在競爭日益激烈、物流成本增高的壓力之下,精細化、品牌化、數字化成為跨境電商平臺發展方向。首先,跨境電商企業一定要有品牌思維,擺脫產品和賣貨思維。從用戶角度出發,挖掘用戶真實需求,進而清晰定義品牌。其次,跨境品牌要利用數據來支持品牌戰略,擺脫靠猜測和臆想做決策的方式。
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近日發布《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合規報告》,建議跨境電商出口合規需要在經營過程中樹立品牌、環保、安全、納稅等合規理念,并滲透到供應鏈各個環節,促進整個產業鏈的規范發展,加快優質國貨出海,提升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但仍存在短板,建議多措并舉加快完善相關建設。
其一,抗風險能力需要提升。跨境電商需要進一步“強筋骨”,增強對抗不確定風險的能力,提升全鏈路的外貿經營能力,爭取實現接得到單、發得出貨、收得到款。
其二,產品質量要求提高。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退去,市場對我國跨境電商商品的研發和科技含量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其三,新經貿規則掌握度要求高。《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為我國跨境電商帶來了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但同時也伴隨著新挑戰。跨境電商平臺需要進一步樹立合規意識,提高合規利用、高水平利用RCEP的能力,將挑戰更好地轉化為機遇。
轉自:中國食品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