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廢城市”建設提速 環保產業開啟“新風口”
2023/4/16 21:06:46 來源:中國商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天眼”監控渭河沿岸固廢傾倒、提升農業固廢綜合利用、多點打造“無廢城市細胞”工程……近日,《西安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印發,西安市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天眼”監控渭河沿岸固廢傾倒、提升農業固廢綜合利用、多點打造“無廢城市細胞”工程……近日,《西安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印發,西安市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打造西安無廢新模式。今年以來,吉林、河南等多地出臺實施方案,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據生態環境部資料顯示,我國工業、生活、農業建筑等領域每年產生的固體廢物高達110多億噸,歷史累積的存量更大,污染防治形勢嚴峻。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在工業、農業、生活領域系統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能夠更好地推動能源結構根本改變和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的優化調整,從而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無廢城市”是什么樣的城市,一點垃圾也沒有嗎?專家表示,“無廢城市”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家在政策層面不斷發力。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和《“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2019年,生態環境部確定“11+5”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2021年,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建部等17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2022年,生態環境部公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今年以來,各地陸續出臺政策舉措加以推進。
今年2月,吉林省發布《吉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方案》,宣布吉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全面啟動,將圍繞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城市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農村固體廢物、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7個方面,以項目建設為支撐,謀劃七大工程,為全面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提供項目支撐。
同樣是2月,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聯合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許昌、鄭州、洛陽、三門峽、南陽和蘭考等“5+1”地區達到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要求,6個以上省轄市(含濟源示范區)達到省級“無廢城市”建設要求,其他省轄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設成果,黃河流域“無廢城市”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3月,重慶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重慶市“十四五”期間“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將深化中心城區“無廢城市”建設,分期分批啟動其余區縣(自治縣)“無廢城市”建設。
爭取到2025年,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機制基本建立,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能為城市帶來哪些益處?專家表示,建設“無廢城市”,城市及其周邊生態環境會得到顯著改善。伴隨“無廢城市”建設,城市產業、消費和末端處理以及周邊地理生態環境之間將會形成良性互動,推動高效、循環、集約和生態環境友好的技術創新,并輻射城市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相關領域,催生新型綠色產業。
“無廢城市”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改變的同時,也給固廢處理市場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專家表示,企業的盈利模式不能僅僅著眼于單個工業、農業或者商品消費環節,需要從更宏觀和系統的格局來統籌,從而尋求更大市場價值。未來,“無廢城市”建設有望成為固廢產業發展的又一個強力引擎,為環保產業帶來無限商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建設“無廢城市”的潛力和潛在效益巨大,預計到2030年我國固體廢物分類資源化利用產值規模將達7萬億元至8萬億元。(文言)
轉自:中國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