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產業發展瓶頸 動力電池產業謀劃新未來
2022/8/11 10:32:23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產銷規模創新高,市場滲透率達到21.6%。 在近日召開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產銷規模創新高,市場滲透率達到21.6%。
在近日召開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的拓展期,產銷量和保有量連續多年世界領先。”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也給動力電池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吸引了眾多企業加碼或入局。但是近來,在下游原材料價格暴漲、上游整車廠價格打壓、顛覆性技術研發不確定性等多重壓力的影響下,動力電池產業也亟需尋找新的突圍之路。
破解原材料短缺之困
去年以來,被稱為新能源汽車 “心臟”的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 “漲”聲一片,給下游的整車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原材料價格太高了,不是一般高。”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動力電池成本占到汽車總成本的40%-60%,并且在不斷增加。
“那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曾慶洪笑稱。
對于被熱議的動力電池漲價問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分析了背后原因:“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的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但實際上,礦產資源并不是產業發展的瓶頸。”曾毓群稱,已探明的鋰資源儲量已可以生產160TWh的鋰電池,完全足夠生產全球需要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而且,電池和石油不一樣,石油用了就沒有了,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能循環利用。
曾毓群表示,“到2035年后,我們循環利用退役電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市場的需求。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陶瓷土提鋰等一系列技術,提升我國優勢礦產開發利用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在積極幫企業 “紓困”。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支持企業加快資源開采、提煉等技術攻關,引導合理開發國內資源,形成一定比例自主供給能力,推進無鈷電池等技術研發應用,減少對貴金屬的依賴,加強動力電池材料產業發展統籌謀劃,強化政策措施扶持,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發展,共同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打響技術升級賽
“里程焦慮”和 “充電焦慮”,這兩大問題一直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是對動力電池技術的挑戰,企業都在 “下功夫”。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吉利正在開發可以支撐用戶更長里程需求的電池包,并將快充時間縮短到15分鐘,大幅減緩用戶焦慮。同時,在2017年,吉利已啟動換電業務,深耕換電車型研發、換電站研發、打造集換電站運營、出行服務于一體的換電生態。
廣汽集團也 “不甘落后”。曾慶洪介紹,廣汽集團發布多項電池“黑科技”,三大原創的電池科技分別為用戶解決續航、安全、快速等痛點。“十四五”期間,廣汽集團計劃投入850億元-1000億元,強化新能源 “三電”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力爭 “十四五”期末,挑戰汽車產銷350萬輛,營收超6000億元。
寧德時代在6月剛發布的CTP3.0麒麟電池在安全性、續航能力等方面也有了進一步提升。據悉,CTP3.0麒麟電池通過全球首創的電芯大面冷卻技術,可支持5分鐘快速熱啟動,并且支持4C充電,可達到10分鐘快充至80%。
曾毓群透露,麒麟電池刷新了全球電池系統集成度的最高紀錄,不需要 “堆電池”,就可以輕松實現1000公里的續航,明年將有多個使用麒麟電池的新車型上市。
探尋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表示,能源與環境問題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難題,建立潔凈可再生的新能源體系成為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而動力電池成為關鍵環節。
“未來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趨勢將是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近年來,隨著鋰離子電池行業的飛速發展,預計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將超過1TWh,產值規模超過萬億元。而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是通過100%綠電,實現電池生產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動力電池行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共識。李書福介紹,2018年,吉利已攜手合作伙伴布局電池回收、前驅體制造領域,已經形成了退役電池再生利用核心技術,建成了拆解破碎生產線和資源化再生利用生產線,在成本、效率上具有獨特優勢,其中鎳鈷錳回收率超過99%,鋰回收率超過85%,位列行業先進水平,已經成長為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市場的重要力量。
廣汽集團及旗下投資企業也將綠色、低碳融入企業的經營方略之中。2021年,廣汽集團發布“GLASS綠凈計劃”,制定 “十四五”節能減排規劃,計劃2050年前 (挑戰2045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 “碳中和”,致力于通過研發新能源產品及技術,打造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廣汽。“寧德時代已啟動供應鏈碳足跡的核查,對供應鏈企業展開輔導。”曾毓群稱,希望消費者能早日用上寧德時代的零碳電池。
打造電池產業集群核心區
“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發展的趨勢一定是向西部轉移,特別是四川。”歐陽明高表示,“我把我的電池研發中心設在宜賓,是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將來具有最大潛力的電池生產基地,甚至是全球動力電池的生產中心。”
曾毓群也表示,“宜賓是我們四川時代扎根的地方,如今更是成長為世界動力電池重鎮,作為這一切的親歷者、見證者,倍感自豪。”
宜賓這座城市有何魅力,不斷吸引著企業與人才入駐?或許與其完善的產業配套分不開。據悉,近年來,宜賓已構建以三江新區為核心,從上游基礎原材料到6大組件再到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的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圈。
“宜賓正奮力打造集研發、生產、檢測、標準、產業鏈、供應鏈、回收鏈于一體的電池產業集群核心區。”據大會組委會有關人士介紹,今年以來,宜賓已簽約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40多個,其中動力電池項目30多個、總投資900億元以上。預計今年全年宜賓產銷動力電池80GWh,全產業完成產值在7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0%以上。到2030年,宜賓將力爭實現動力電池年產銷300GWh以上,全產業鏈產值5000億元以上。(馬艷)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有色金屬工業有望保持平穩運行
- 下一篇: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