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見和正山小種的“煙熏”味有何不同
2022/4/19 19:41:54 來源:千龍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煙熏食物,源自舊石器時代,人們偶然發(fā)現儲存在煙霧彌漫區(qū)域的肉會形成一種特別的質感和味道,而且保存得比那些簡單晾干的肉更好。在漫長的美食探索過程中,煙熏美食早已成了中國人舌尖最珍視的靈魂美味。“一縷青煙,半點鄉(xiāng)愁。”
中國人有多愛生活,就有多愛煙熏風味。
煙熏食物,源自舊石器時代,人們偶然發(fā)現儲存在煙霧彌漫區(qū)域的肉會形成一種特別的質感和味道,而且保存得比那些簡單晾干的肉更好。在漫長的美食探索過程中,煙熏美食早已成了中國人舌尖最珍視的靈魂美味。
這份獨特的靈魂美味,隨著人們對美食的饞涎,綿延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從南到北,湖南、湖北、福建、兩廣、新疆、哈爾濱......
湖南人愛用橘皮、茶殼熏肉,熏烤出來的臘肉帶有茶果的香味,下鍋和蒜苗爆炒,繞著房梁飄起裊裊白煙,爐火劈里啪啦地響,日子充滿了煙火氣。
福建人則把茶青揉捻再用松木燒火烘干,松香入茶骨,茶湯橙紅清澈,煙熏味高揚,與三兩好友品茶賞月,風雅自在。
普寧當地的煙熏美食更有意思,他們把鮮嫩的青梅,用天然果木、百草熏制成棕褐色的古法煙熏烏梅。一部分烏梅被做成烏梅干,還有一部分,被運至重慶江津,與高粱酒相遇。
經過時間的醞釀后,兩者巧妙纏繞、不分彼此,釀就了熏香酸甜的東方煙香味。
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珍視的傳統(tǒng)和“秘方”,在漫長的時間變遷中,成就出萬象紛呈的風味,形成了風味獨特的中國煙熏地圖。
一片煙熏肉
豐腴咸香,肉質緊實,一口吃出家鄉(xiāng)味(小標)
在中國的煙熏版圖中,永遠繞不開這幾個“老大哥”,湖南、福建、新疆,年末時游走在其中任何一個城市的當地老街,屋子里頭肯定在火急火燎地制作煙熏美食。爐火劈里啪啦地響,日子在煙火中流淌,人情也在煙火里滋長。
/ 湖南臘肉,下鍋滋啦爆香才有味道說起湖南,腦子里第一個想到的地方,便是湘西,那一口湘西煙熏肉簡直勾人攝魂。每逢臘月,當地村民就開始殺年豬,把腌漬過后的鮮肉,切成三五斤一條,掛在火塘上。再丟些橘皮、茶殼熏制,飄起的裊裊白煙有些嗆鼻,但不同熏料的香卻繞著串好的肉,逐漸滲入每一寸肌理中。
熏好的臘肉,肥肉不再肥,精肉特別精,皮紅得像是鹵過一樣。搭配素菜大火翻炒,油脂香“滋啦”爆出來,香極了。一方火塘,一塊臘肉,是湘西人心頭最親切的家鄉(xiāng)煙火味。
/ 福建熏鴨,用香米熏蒸的才叫正宗不同于湘西的柴火明熏,福建三明的熏鴨不接觸明火,通過上等香米熏蒸,是三明人融入血肉里最鮮明的記憶。大火起灶后,在鍋底倒入適量糯米,再加入山茶油。隨后,把鹵過的鴨子架上,讓山茶油和糯米的焦香味熏制,使鴨肉表皮慢慢變成金黃色,煙熏味和山茶油的清香也滲入其中。
吃一口熏鴨,喝一口鮮湯,是身在異鄉(xiāng)的福建人在深夜里,足以蕩氣回腸的家鄉(xiāng)滋味。/ 新疆馬腸,碎肉里藏骨頭,狂野開吃才有滋味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做的馬腸,不僅能讓你體驗到吃熏肉的滋味,更能讓你感受到吃腸啃骨的狂野。熏馬腸以馬肋排為主料,輔以碎肉灌入腸中,經過風干后掛在熏房中,用果木火熏制一天一夜。
熏干后的馬腸口感勁道,咬一口,肉糜和骨頭沖破腸衣,煙熏香在嘴中爆炸!想家時候拿出來,上鍋的瞬間,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仿佛又回來了。
聰明的中國人,用獨特的煙熏味,把故鄉(xiāng)并藏在食物里,就像一個定位系統(tǒng),一頭鎖住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家鄉(xiāng)煙火味。
一葉煙熏茶
松煙入茶香,心尖生暖意,極具東方雅韻(小標)
如果說煙熏臘肉代表了一份家鄉(xiāng)味,那么煙熏小種的風雅、韻味則代表了一張獨特的中國名片。
它的制成充滿了戲劇性、獨特性。明代末期,武夷桐木村民以做茶為生,某年一支軍隊的進駐耽誤了茶葉的正常殺青,軍隊走后茶葉已經發(fā)酵,就嘗試對變紅的茶青進行揉捻再用松木燒火烘干,沒想到做出來的茶清甜爽口,回甘十足。
“煙熏正山小種”就這樣意外地誕生了,更讓人意外的是這“煙熏茶”,竟受到歐洲人的鐘愛,從而風靡世界,成為了中國的茶葉名片。
但如今,曾令無數名人貴族掛念,獨具桂圓湯香的傳統(tǒng)煙熏工藝正山小種卻是越來越少見,價格一年比一年高。
因為傳統(tǒng)煙熏工藝和道具十分復雜,制作過程也比一般茶葉更加辛苦得多,并且需要經驗十分老道的師傅才能完成。
在武夷桐木村,流傳著一段制作正山小種的歌謠:“七歲進茶叢,萎凋十年功。發(fā)酵二十載,三十見鍋紅。熏焙學一世,才能做小種。”想做出這正宗的煙熏正山小種,除了手藝要精湛了得,還需要一個特殊的道具,那便是桐木關特制的木樓,當地人謂之“青樓”。
青樓上蓋青瓦,下設煙道,與樓外的柴灶相連,樓層之間只設木竹架,上鋪竹席。把將茶葉平攤在竹席上,在樓外的柴灶燃燒松柴,產生的松煙進入樓內,透過席子的孔縫滲入茶葉,令松煙香入茶之骨,入茶之髓。
經過多次煙熏的茶葉,松香入骨,香氣持久存在。干茶時能聞到濃郁的煙熏松木香,即使是七八泡之后,茶香煙韻都還若隱若現。
飲后,呼吸間松脂香滲透肺腑唇舌,喉韻甜潤,體感舒適,由舌喉至腸胃都沁上了暖意,茶香入骨入髓。
對中國來說,煙熏正山小種是一張獨特的名片;對武夷人來說,煙熏里更融入了一份鄉(xiāng)俗和親情。縱然身份再變,地位再變,骨子里那份煙熏茶情結,永遠都變不了。“孩時喝完茶就愛去扒茶碗底下的茶葉,嚼碎、吸取茶汁,有時干脆吃掉。直到現在,只要手中有一杯煙熏茶,聞到那個松煙香,把茶葉扒出來吃個精光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
一壇煙熏青梅酒
煙熏烏梅遇上清新梅子,獨屬中國的煙香味(小標)福建人擅長煙熏,熏制的茶葉風靡世界,成為了中國的名片。
無獨有偶,與之相鄰的潮汕一帶,同樣擁有延續(xù)多年的古法煙熏技藝,創(chuàng)造了東方特有的煙熏風味,彰顯出獨特的高雅之感。在普寧,當地的農戶會選用8成熟的新鮮青梅果,均勻地放入備好的焙炕中,用百木作燃料進行古法烘干。
熏制過程采用中低溫慢焙法,先以60℃左右的溫度烘烤1小時,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時,青色的烏梅變得泛黃、微微皺皮。放置一天后再置于炕中,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時,直到原本飽滿青澀的青梅,一個個變得油亮、顏色呈棕褐色,并散發(fā)出濃郁的果香、木香和煙熏香,古法熏烏梅才算到位了。
以古法煙熏出來的烏梅,肉多飽滿,顏色純正,經過高溫萃取之后香氣更佳濃郁,只是深吸一口氣都能感覺到齒頰生津、身心舒暢。
爾后煙熏烏梅被運至重慶江津,封進陶土壇中陳釀。讓酸甜的青梅汁、烏梅的煙熏香、單純的高粱酒、自帶花香的黃冰糖相遇,水火交融,最終呈現出獨有的東方煙熏味。
除了煙熏烏梅,其中的普寧青梅、高粱酒和黃冰糖也值得一提。在普寧成長的青梅,果實圓潤、核小皮薄,鮮嫩不澀,用來釀酒馥郁芳香,酸甜可人;撇捎昧烁吡痪,口感純凈,雜味少,自帶淡淡的花果香和谷物香,可以平衡青梅的酸、甜,卻不會搶梅果香。
自帶花香的黃冰糖則與烏梅互相碰撞,醞釀出明亮澄澈、暗紅的酒體,仿佛是一塊流動的琥珀。
一開瓶,梅香、酒香、煙熏香襲來,你卻無法將這三種香氣撕扯開,只能任由它們交纏著竄向你的感官百骸。
抿一口,接觸舌尖的是青梅果的酸,之后煙熏味溢滿口腔,甜味伴隨而來,花香果香混合口腔中,又四散開來,撩撥舌尖,牽引你的嗅覺,從此山間與清風,都幻化成了煙熏梅酒的香氣。
如此特別、如此讓人著迷的煙熏青梅酒,來自中國優(yōu)質梅酒品牌——梅見。
作為從小吃煙熏美食長大的華夏兒女,對煙熏美食和煙熏工藝有著獨特的情懷。煙熏,乍一看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滋味的理解,其實也是這個民族對生活的理解,是一種有別于世界美食生態(tài)的別樣浪漫。
為此,梅見沿襲了古法煙熏的技藝,將青梅、烏梅、高粱酒相結合,釀造出無法取代、無法復制的東方煙熏風味。
這是梅見對煙熏美食的敬意,一半煙火,一半風雅。從此,平凡人間里的煙火氣也能走向高雅之堂。
以它杯酒相歡,即使尋常菜色,也勝奢侈華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