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大學校長論壇在山東大學召開 共研國際交流與高等教育未來
2021/10/19 12:09: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山東大學120周年校慶在即,全球大學校長論壇10月14日在山東大學召開,來自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耶魯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17所中外高山東大學120周年校慶在即,全球大學校長論壇10月14日在山東大學召開,來自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耶魯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17所中外高校的大學校長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研大學間國際交流的意義與高等教育未來。
本次論壇以“面向共同未來的高等教育:迎接全球挑戰”為主題,設有“后疫情時代的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大學在文化交流和人類共同發展中的責任”“大學與區域創新發展”三個議題,深入探討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挑戰。論壇以小型高端為特色,聚焦高等教育熱點議題,旨在豐富高等教育對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副校長、羅素大學集團國際論壇主席Malcolm Butler表示,新冠疫情讓大家認識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大學間應主動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讓合作變得更加多樣性。
新冠疫情正深刻地影響著國際社會,全球化面臨著新的挑戰。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國際知名生物醫學科學專家段崇智也表示,大學要在危機中肩負起高等教育的責任,加強學術研究國際合作,聚焦人類發展遇到的共同問題,攜手共建美好未來。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校長、心理學教授Sarah C. Mangelsdorf表示,通過跨文化交流可以加深彼此了解,大學需要培養出可以與世界任何人合作,在世界各地工作的人才,這就要求建設多元文化的校園,學生有參與國際學習的機會。韓國成均館大學校長、信息學教授申東烈表示,知識要走出大學的象牙塔,變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實踐。大學要實現推動人類自我更新的功能。
吉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希也表示,加強國際合作,讓不同的思想碰撞有助于培養全面人才,促進區域發展。“人才培養、傳遞知識是高等教育的本質。”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表示,四川大學一直在人才培養與服務地方中尋求平衡。四川大學堅持以華西醫學開道,服務地方建設。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表示,120年來,開放和國際化一直是山東大學的辦學宗旨之一。山東大學堅持推動國際化,致力于匯聚全球一流學者,培養國際一流人才,培育一流科研成果,已經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新冠疫情使教育手段升級,加速了高等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
當前,國際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大學要以實際行動應對全球挑戰。樊麗明認為,國際合作是大學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人才的重要捷徑,國際化培養就是多元化思維方式的訓練,國際視野的開拓。同時,國際合作是大學推動科研創新的重要源泉,是大學促進文明互鑒和人文交流的重要載體。
據悉,本次論壇是山東大學百廿校慶的重點活動之一,山東大學將舉辦全球大學校長論壇系列活動,圍繞“百廿山大,強校興國”的主題,以全球大學校長論壇為主線,并行舉辦涉及文、理、醫、工等領域的6個系列國際學術論壇。
轉自:中國新聞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