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行十年:中歐班列構筑國際貿易橋梁
2021/3/22 13:36: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1年3月19日,中國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開創了中歐班列的歷史。至今,中歐班列暢行整10年。 10年來,年開行數量從不足20列到突破1.2萬列,2011年3月19日,中國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開創了中歐班列的歷史。至今,中歐班列暢行整10年。
10年來,年開行數量從不足20列到突破1.2萬列,這是中歐班列跑出的發展“加速度”。
如今,全程運輸時間比早期縮短12%~20%,全程費用比早期下降約30%,這是中歐班列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作為國際陸路運輸的新型組織方式,中歐班列伴隨中歐貿易投資穩步發展而生,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而壯大,目前已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經貿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晝夜奔跑往來東西,運送的是貨物,帶回的是商機,不斷譜寫著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它們被稱作是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暢通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大動脈。
運費是空運的1/5~1/4,運輸時間是海運的1/3~1/2,可以說,中歐班列的出現,充分釋放了亞歐陸路物流和貿易通道潛能。依托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運量大、運輸范圍廣的先天優勢,中歐班列在將越來越豐富的“中國制造”和歐亞進口商品送至千家萬戶,滿足沿線民眾消費需求、促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同時,也為不少企業帶來共贏發展的“高光時刻”。
--它們被當作是建設開放型經濟的“生力軍”,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注入勃勃生機。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過去,中國中西部地區出口要繞行東部沿海,如今數萬噸貨物可以西行直達歐洲市場。更重要的是,隨著中歐班列線路覆蓋面不斷擴大,不少地處內陸腹地的省區市迎來對外開放的新空間,逐漸成長為中國面向歐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轉站,向內陸國際物流和貿易樞紐加速轉變。同樣,對沿線國家來說,其內陸物流網絡利用率也因中歐班列的開通得到大幅提升。來往間,中歐商貿合作攜手共進,沿線多國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它們被看作是攜手抗疫的“生命紐帶”,傳遞著守望相助的溫暖和情誼。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在國際物流的海運、空運不同程度受阻情況下,中歐班列充分發揮國際物流重要戰略通道作用,成為各國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從義烏到馬德里,從濟南到布達佩斯,從武漢到杜伊斯堡……一列列班列逆行而上,一大批抗疫物資在源源不斷的運輸中極大緩解了歐洲國家抗疫物資短缺的局面,成為了一條條“生命專列”,彰顯了中國擔當和大國氣質,更成為踐行休戚與共的全球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有效載體和有力見證。
古有駝鈴商隊穿越大漠,今有中歐班列往來東西。雖然當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們相信,一列列安全穩定運行、持續強勁增長的“鋼鐵駝隊”,定能有力服務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在“一帶一路”上書寫更多合作共贏的精彩故事。(記者 楊舒)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