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2017/4/21 10:25: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共享單車市場自 16 年開始井噴,眾多公司加入角逐。 共享單車指的是在校園、地鐵公交站點、居民商業及公共服務區等提供的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通常由企業自主或與政府合作提供。自 2016 年開始,共享單車如井噴一般出現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共享單車市場自 16 年開始井噴,眾多公司加入角逐。 共享單車指的是在校園、地鐵公交站點、居民商業及公共服務區等提供的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通常由企業自主或與政府合作提供。自 2016 年開始,共享單車如井噴一般出現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年底已出現摩拜、OFO、小藍、小鳴、騎唄、一歲單車、Hello 單車、永安行、智享單車、優拜等眾多共享單車公司進入市場角逐。
無樁式共享單車逐步替代傳統有樁式單車,成為業內主流模式。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各階段內單車產品形態、主導方類型都有所不同,具體來說:
1)第一階段(2010 年以前)起源于海外,主要形式是由政府主導分城市管理的 有樁公共自行車租賃,;
2)第二階段(2010-2014年)國內外開始出現專門經營單車市場的企業采用 承包市政單車的方式,繼續經營有樁單車;
3)第三階段(2014 年至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以摩拜、ofo 為代表的 共享單車應運而生,采用更便捷的無樁單車替代有樁單車,在 2016 年開始開啟了全國性推廣。
共享單車的三個發展階段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享單車為“最后一公里”交通剛需提供了新方案,六成用戶每次騎行距離在 3 公里以內。共享單車的一大價值在于為許多剛需出行場景提供了一種便捷的解決方案,根據企鵝智酷、比達咨詢等機構的調研情況顯示,使用共享單車主要的目的包括上下班交通及地鐵站/車站接駁、代步、高校內出行等等。企鵝智酷的研究進一步指出,61.3%的用戶每次騎行距離在 3 公里以內,而 92%的用戶每次騎行距離在5公里以內,可見共享單車目前主要用以滿足短距離交通需求。
地鐵車站接駁/代步是主要需求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共享單車用戶使用目的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六成共享單車用戶每次騎行距離在 3 公里以內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共享單車具有自由度高、低價格、低碳環保等特點,使用頻度較高頗受年輕人青睞。相比傳統單車租賃,當下共享單車因為無需停在專門的停車樁上,可以大多數區域即停即走,具有較高的使用自由度;其次,現階段共享單車每半小時收費 1 元/0.5 元的價格,比傳統租賃下幾元甚至景區幾十元的價格更具優勢;此外,共享單車也正響應這目前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的潮流。這些特點都使得共享單車有望滿足日常高頻使用需求,并成為年輕人的出行新風尚。
共享單車的主要特點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共享單車用戶年齡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