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行業遇最慘“黃金月” 多因素影響短期難解凍
2015/10/28 8:34: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每年的9月份,鋼材市場都會如期迎來"黃金月",這時國內鋼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這種規律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在國內市場中形成了定式,國內的各大鋼材生產公司的銷“每年的9月份,鋼材市場都會如期迎來"黃金月",這時國內鋼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這種規律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在國內市場中形成了定式,國內的各大鋼材生產公司的銷售量也會隨著旺季的來臨而大力增長。但今年的"黃金月",鋼材市場的銷售狀況卻令人擔憂!狈治鰩焺⑿聜ハ颉吨袊a經新聞》表示。
鋼鐵最慘“黃金月”
本以為會繼續迎接良好的勢頭,但據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9月底,我國到期的螺紋鋼合約價格,已經從7月初的2000多元/噸下跌至1750元/噸,折合人民幣約為0.875元/斤。以往,在國慶節前夕,鋼材的價格都會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而在今年國慶前的一周,上期鋼鐵合約的價格卻反而一改常態,出現了加速下滑的現象。
對此,無錫市金洲鋼管銷售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陳威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針對鋼材行業的利潤給記者算了一筆明白賬。
陳威表示,“2011年以前是鋼材銷售旺季的年份,那時鋼價高峰期每噸所能達到的直接利潤是約為400元。而在今年鋼價急速下跌后,利潤直接從每噸百余元跌到幾十元甚至幾塊錢。”
劉新偉表示,鋼材價格的無止境下跌,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國鋼鐵的產能出現了嚴重的過剩現象,尤其是粗鋼產能的逐年上升,而利用率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現象,更使得目前鋼材市場呈現出“冰點”的狀態,而且短時間內無法解凍。
此外,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采訪時還指出,除了國內鋼材產能過剩以外,房地產市場行情低迷,無法拉動上游鋼鐵需求,制造業行情較為冷淡,傳統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對鋼鐵需求減少,加上鋼鐵出口遭遇國外“雙反“,鋼鐵出口量大大減少等都是導致國內鋼材市場不景氣的因素。
近日,來自于FMG發布的2015年9月季度生產報告,也同樣引起了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數據中表明,2015年,FMG三季度鐵礦石的運量為4190萬噸,同環比基本持平;鐵礦石產量為4090萬噸,環比基本持平,同比增5%。鐵礦石的運量和產量目前保持較為平穩的狀態,然而,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卻同比下降1.3%,出現了20年以來首次下降的現象。
據苑志斌分析,全國粗鋼產量首次下降,是受市場環境影響。首先是受環保壓力影響,我國頒布《新環保法》,鋼鐵企業增加了對環保環節的投入,為減輕企業負擔,減少了粗鋼產量;二是市場需求減弱,企業為適應市場變化減少粗鋼生產;三是與鋼企正面臨的流動資金壓力有關,近年來,鋼企獲得的“輸血”越來越少,銀行抽貸減少鋼鐵企業生產資本,鋼企無力繼續生產,減少了粗鋼產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