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玉米產量達到2.29億噸 創造新高
2015/10/20 8:32: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來自不久前結束的黑龍江全境及內蒙東部大豆玉米產地考察結果顯示,雖然今年東北地區因厄爾尼諾天氣出現玉米減產,但產量大省黑龍江減產可控,并且從全國范圍看依然能獲據來自不久前結束的黑龍江全境及內蒙東部大豆玉米產地考察結果顯示,雖然今年東北地區因厄爾尼諾天氣出現玉米減產,但產量大省黑龍江減產可控,并且從全國范圍看依然能獲得豐產。與大豆類似,玉米也面臨著集中上市的季節性壓力,結合國家臨儲價格下調,在短期上仍然維持弱勢,但因前期跌幅過大,做空需謹慎。待壓力釋放后,在收儲時期玉米或有逢低做多機會,如果今年收儲量與去年接近,結合東北地區局部的減產,玉米期價或可反彈至2100-2200元/噸一線。
綜合考察情況,今年黑龍江玉米面積預估同比增加0.9%,單產情況則較去年下降2.89%至6414.1公斤/公頃,由此計算黑龍江本年度玉米總產量將達到4111.2萬噸,較2014年的4195.7萬噸下降2.0%。從全國層面看,玉米產量創造新高,達到2.29億噸,較上年度的2.16億噸提高6.02%。
春季舉行的考察結果顯示,今年黑龍江地區玉米種植面積較去年將有不到1%左右的升幅,最主要是大豆及其他雜糧改種。種植玉米收益高于大豆一倍還多,刺激農戶盡量種植玉米,但今年黑龍江低溫多雨的天氣延緩了玉米播種進度,也改變了之前預期的大豆大量轉種玉米的情況,加之今年耐寒玉米品種的成本大漲,最終玉米種植面積料小幅增加。
受厄爾尼諾天氣影響,今年夏秋季節中國北方出現一定干旱,其中吉林省和遼寧省較為嚴重,該省中西部部分縣伏秋旱,影響玉米孕穗和灌漿,形成“卡脖旱”,受旱農田玉米果穗短細、禿尖缺粒、植株早衰,嚴重地塊無棒。根據主流機構考察反饋結果,吉林局地玉米產量可能同比下降20%。但從全國來看,今年北方地區干旱屬于階段性、局部性干旱,作物生育關鍵期降水及時,北方旱區干旱緩解及時,干旱影響總體輕于上年。并且今年全國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2.9%至3820萬公頃,因此玉米產量無憂。國家糧油信息中心9月產量預估顯示,新季玉米的產量為2.29億噸,較上年度的2.16億噸提高6.02%,從供應端來看,玉米國內產量創造新高。
玉米消費主要分為兩大方面,飼料和深加工。首先看飼料需求方面,今年中國養殖市場需求較為疲軟,國內經濟增速的下滑,與國家限制“三公”消費,都影響著國內豬肉的消費。從去年12月份開始,中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基本上呈現下降趨勢,今年7月份屠宰量已經降至17個月來的最低位。今年以來全國豬肉產量同樣呈現同比下降趨勢,上半年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9%,為近六年來的最大降幅。
中國今年生豬存欄量降至近年低位,雖價格上漲,但因終端需求不振,補欄動作不明顯,這也影響到中國飼料消費。據業內人士估計,今年中國工業飼料總產量同比下降5%-10%左右,與前幾年迅猛的發展勢頭大相徑庭。下半年來看,中國畜禽養殖行業仍面臨較大挑戰,飼料產量也不會有大的起色,很難如期實現政府“十二五”規劃的到2015年全國飼料總產量達到2億噸的目標。
深加工方面,自2011年以來,由于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深加工整體的利潤水平及開工率開始走下坡路,深加工的產業升級以及行業洗牌一直沒有停止。近期玉米深加工行業整體表現較為低迷,玉米淀粉價格走勢一直處于下跌過程。而國內糧食保護價與進口糧食到岸價存在大幅價差,導致黑龍江省糧食加工企業全面虧損。開工嚴重不足,為支持省內糧食加工企業發展,保持已有的市場份額,東北主產省份及時出臺了對符合條件的糧食加工企業給予加工補貼扶持政策,之前吉林、黑龍江曾宣布玉米每噸補貼200元/噸,6月中旬黑龍江補貼再度加碼,每噸達到400元,但由于國內深加工需求疲軟,效果并不明顯,這也影響了玉米的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