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高鐵已連接100多個城市 成為日常生活主流
2015/9/15 8:32: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9月10日文章,原題:互聯的中國車票難買,有城市因高鐵途經而抗議。可如今,社交媒體瘋傳一份令人叫絕的地圖,描繪了縱橫交錯將中國貫穿在一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9月10日文章,原題:互聯的中國車票難買,有城市因高鐵途經而抗議。可如今,社交媒體瘋傳一份令人叫絕的地圖,描繪了縱橫交錯將中國貫穿在一起的高鐵網絡。經過最初的挫折,包括一起致命的相撞事故和該國鐵道部長落馬,中國高鐵現在越走越順了,如今已連接100多個城市,高鐵線路網將近1萬英里——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7月下旬,南京東南大學陶岸君教授繪制了一份民間版中國高鐵地圖。該地圖受到追捧顯示中國高鐵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主流,越來越受民眾喜愛。
中國網民把高鐵網絡與地鐵系統相比,它方便、快捷而且四通八達。“高鐵把中國變成一座大城市。在石家莊生活在北京工作都不是問題。”有人在微信上發表看法稱。網民說,一看到高鐵地圖,就想要坐高鐵旅行,品嘗美食。
在被納入高鐵規劃的城市,新線路的開通激動人心。今年3月,官員們宣布從延吉——人口40萬,東北吉林省的一個城市,按中國的標準屬于小城市——到省會城市長春的高鐵將在10月開通,屆時原來坐汽車大約5個小時的旅程縮短至2小時。一名來自延吉的長春居民喜不自勝,“聽到消息后,我們全家人都在盼望著”。即便在已連上高鐵的地方,開通新線路的機會仍讓人們熱議。
起初并非如此。中國于2003年10月12日開通第一條高鐵線,但其后幾年要大力發展高鐵時,卻遭遇國內外的深切懷疑。批評者認為高鐵大而無用,質疑一年投資千億是否明智,他們預言乘客不愿接受高鐵這種更貴的交通方式。
但時過境遷,高鐵逐漸為大家所接受。最初對這種大型項目的懷疑和警惕逐漸消失了,高鐵的內在價值被越來越多地認知。2014年世界銀行一份報告稱,高鐵對商業和流動性具有積極影響。事實上,旅行和旅游業可能是高鐵的最大粉絲,他們面向日益富裕的社會,打出聰明的口號如:“早喝廣東茶,午登岳麓山,晚游黃鶴樓”。
因此,民眾以在非民主資本主義社會唯一的一種方式——用他們的錢袋子——為高鐵投下一票。盡管高鐵票價不菲,發車頻率也高,但現在很多時候一票難求。2014年,中國高鐵每天發送旅客達249萬人次,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如今是國內航線乘客的兩倍。今年7月,筆者乘坐了交通大動脈京廣高鐵時,16節車廂沒一個空位。鄰座乘客說,現在中遠距離坐高鐵很劃算,因為乘坐國內航班太耗時,特別是安檢繁瑣和延誤頻繁的問題。
這是個非凡成就,但不易復制。盡管中國著力向國外推銷高鐵技術,但迄今只有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開花結果。高鐵曾經備受擔憂和質疑,而現在是民族自豪感的一個源泉。一名微博用戶寫道,“中國高鐵,世界第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