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融合成大勢所趨 零售業該如何布局?
2015/8/20 8:34: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線下零售商一直在進行轉型嘗試。除了選擇自建線上平臺或進行O2O業務布局,越來越多線下零售商開始走出自己的體系,尋求與互聯網企業在業務、戰略、資本等多個層面【研究結論】
1、線下零售商一直在進行轉型嘗試。除了選擇自建線上平臺或進行O2O業務布局,越來越多線下零售商開始走出自己的體系,尋求與互聯網企業在業務、戰略、資本等多個層面合作。
2、線上人口紅利殆盡,電商也開始尋求線下資源。一方面,電商想要占領線下形態各異的消費場景;另一方面,電商對線下零售商供應鏈能力的需求也愈發強烈。
3、“線上流量平臺+線下零售業資產”幾乎成了行業里玩家們的標配,“線上/線下場景+線下商品+物流配送”或成為零售業O2O的標準商業雛形。
序:“人人自危”的零售行業
8月7日和10日,零售行業出了兩件大事:京東以43億元戰略入股永輝超市,獲取后者10%的股份;阿里以283億元戰略入股蘇寧云商,以19.99%的占股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這兩樁“聯姻”的背后有野心,更有危機感。
在線上,天貓和京東牢牢占據B2C電子商務市場超過80%的份額。但在這其中,京東的份額正逐步上升,天貓反之下降。一直位列第三的蘇寧易購在艾瑞最新的報告數據中已跌出前三。線上零售的勢力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線下,傳統零售行業規模停滯不前,零售商紛紛尋求轉型,尋找新的增長點。永輝、大潤發、沃爾瑪等商超以及銀泰、萬達、蘇寧等百貨都在積極布局自己的線上商城或O2O業務。
在人人自危的零售行業中,線上線下的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其中,以京東和阿里為代表的電商在各自的O2O布局中顯得尤為積極和大膽。從它們的布局思路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線上和線下零售企業在布局O2O時的內在邏輯以及關鍵優劣勢所在。
一、京東與永輝的“共謀”
1、京東補齊生鮮供應鏈短板
生鮮是京東近一年來的重點。2012年京東就推出了生鮮頻道,今年重推的京東到家更是將生鮮品類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京東生鮮仍沒有取得市場優勢,企鵝智酷的調查數據顯示,天貓的市場滲透率達43.8%,排名第二的京東為14.4%。
從上游的選品、供貨、產品質量把控到下游的物流、營銷、運營、管理等,生鮮品類對電商的整體運營能力要求很高。京東雖然以B2C起家,但自營生鮮并不是它的強項。生鮮供應鏈上游環節多且復雜,如果以自營的方式經營全品類生鮮將面對很高的供應鏈整合難度。而平臺模式又意味著京東將失去對這其中大部分環節的把控,損耗隨之而來。
而生鮮是永輝的強項。其在全國17個省中擁有360家大中型超市,各門店的生鮮經營面積達到40%以上,生鮮農副產品的銷售額則占到了總銷售額的50%以上。據永輝公布的數據,其生鮮產品損耗率最低可控制在3%左右,而大部分生鮮電商的損耗率幾乎都在20%左右。
永輝的做法是,堅持自營,從源頭開始整合供應鏈。永輝在全國建立起了20多個采購基地,供應上游直接深入農戶家、漁船上、果園里。例如在水果采購中,永輝常常是把整個果園包下,自己進行水果等級分撿,不同品質的按不同價格銷售,以此對抗農貿市場的價格優勢。另外,永輝在倉儲干線網物流中都采用了冷鏈技術,而冷鏈也被認為是生鮮生意中最大的門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