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蘋果造車的消息細節 你應該知道的一切
2015/8/17 8:32: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蘋果所有產品的消息,總能引發全世界的猜測,無論是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在產品正式發布之前,全世界所有用戶和媒體都在熱衷于對蘋果新產品的不斷猜想。目前,蘋蘋果所有產品的消息,總能引發全世界的猜測,無論是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在產品正式發布之前,全世界所有用戶和媒體都在熱衷于對蘋果新產品的不斷猜想。
目前,蘋果還有兩類產品依然撲朔迷離,AppleWatch已經上市,而除了同樣讓人期待的蘋果電視之外,就要是AppleCar了。同樣是后喬布斯時代的產物,目前關于蘋果造車的消息很多,不過依然還是特別的讓人摸不著頭緒。
流言伊始
今年2月,《華爾街日報》的科技作者Daisuke Wakabayashi和Mike Ramsey最先對外發布了蘋果有可能造車的消息,開啟了傳聞的序幕。報道稱,蘋果在庫比蒂諾建立了由數百名員工組成的秘密實驗室,專門負責蘋果電動汽車的研發。
其實,所謂的iCar概念最早可以追述到8年前,當時大眾曾經與蘋果進行過接觸,不過很有可能討論的是于今天CarPlay類似的車載娛樂系統,而并非一輛真正的汽車。不過,當時喬布斯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提到蘋果汽車的潛力時,表示對于新能源汽車非常鐘意,并且非常喜歡汽車城底特律。而這是否暗示了蘋果從最初就有意圖進軍汽車領域我們而知,但是去年蘋果董事會成員MickeyDrexler也透露喬布斯當年對蘋果汽車充滿了興趣。
當時Drexler表示,喬布斯曾經讓他嘗試設計出一輛iCar的原型,不過本月Drexler剛剛從蘋果董事會辭職。
謠言開始浮出水面
《華爾街日報》的汽車記者MikeRamsey首先報道蘋果在開發一項名為“Titan”的新項目,而該項目就是之前提到由數百人組成的蘋果汽車研發團隊。
MikeRamsey表示,蘋果目前除了正在招聘科技領域的常規人才之外,還開始涉獵其他領域的相關職位。甚至還包括曾經就職于梅賽德斯·奔馳北美研發部門的員工,這的確顯得不太正常。
“你能明白,也許蘋果此舉是為了與CarPlay相關的研究,但是如此大量的招聘非科技領域人才,絕對不僅僅是研發車載系統這么簡單。”Mike Ramsey表示。隨后,有來自加州的居民看到蘋果租賃的休旅車頭上頂著各種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在馬路上行駛采集信息的消息。
加拿大自動車輛中心首席技術官Paul Godsmark告訴《CultofMac》表示:這些數據的收集車似乎在收集路面信息。蘋果汽車的反對者立即回擊該說法說:事實上,蘋果收集數據是為建立自己的街景地圖,以對抗谷歌街景,而不是為了開發汽車。但那些了解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們說反擊說:自駕駛汽車需要詳細的地圖才能正常行駛。難道蘋果公司是借助開發蘋果街景,順勢開發汽車嗎?
而MikeRamsey并不這么認為:“毫無疑問的是,如果蘋果打算開發汽車,它一定會親自開發關鍵技術。“但是距離價格合理的自動駕駛汽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比之下,純電動汽車將是更明智的選擇,因為它更加簡單。”“電動車沒有發動機,沒有排氣系統,這就是為什么特斯拉早早投身該領域的原因。”他補充道。
證據越來越多
在iCar新聞占領頭條之后不久,電池制造商A123又指控蘋果正在從A123挖人。根據對蘋果公司的訴狀,蘋果已經從A123和特斯拉公司挖走人才,為蘋果開展電池項目。
蘋果支持者可能會說,蘋果可能僅僅是為了在公司內部進行電池系統的in-house開發,從而降低管理費用,并盡可能加快這一進程。這的確很有必要,因為iPhone電池的續航能力畢竟不夠理想。但反對認為,如此規模的團隊,蘋果一定是為了開展更大規模的大項目,就比如電動車。
我們在特斯拉詢問他們關于員工的被挖走一事的態度時,遭到了阻力,特斯拉英國公司一位發言人說:“因為該話題并不只涉及特斯拉公司,我們沒有總部許可,無法發表意見。”“很抱歉,我們不提供產業評論式的觀點。我們的發言人只回答關于特斯拉產品的具體問題,”他補充道。而且,當問道特斯拉是否在研發更大的商業用電池技術的時候,該公司也沒有透露相關的具體時間計劃。
就在最近,英國《衛報》根據一項公共記錄法要求得知,蘋果已經在尋找場地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據報道,在五月參與該項目的蘋果工程師出現在舊金山附近一個面積達5000英畝的名為Go Mentum Station的前海軍基地,詢問相關事宜。Go Mentum Station隸屬于康特拉考斯特交通管理局,是一個主要用來測試連接自主車輛的場地。該場地擁有高速公路立交橋,空曠道路,隧道和列車交叉口等。像謳歌,梅賽德斯奔馳和本田都曾在這里測試過無人駕駛汽車。因此蘋果到該場地測試無人駕駛汽車也就說得通了。
蘋果公司工程師Frank Fearon寫給Go Mentum Station的郵件中也曾詢問了解該場地的使用時間和空間的可用性,以及如何和其他使用該場地的公司協調。Fearon還要求拿到Go Mentum的設計圖和照片,并詢問該場地的不同區域該如何使用。
康特拉考斯特交通管理局負責人也透露和蘋果簽訂了一個保密協議。只能透露他們曾經來過并對這個場地感興趣。
資金問題
表面上看,蘋果的財力遠超了汽車工業對資金的認識尺度。蘋果公司估計有7500億美元的總市值,這比戴姆勒,大眾,雷諾,標致,菲亞特克萊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的總和還要高。
TopGear雜志編輯Paul Horrell估計,從頭開始開發面向大眾市場的汽車將耗資約250億美元。但是對于蘋果,這是小錢。但是,為了出售、維護汽車,廠家還要建立經銷、維修網絡。這對蘋果會不會是一個挑戰?Mike Ramsey在最近的一次和華爾街日報的聊天中說:“如果蘋果真的想,它有實力買下目前的大部分汽車品牌。”
“蘋果不制造iPhone,它不制造iPad。蘋果一直致力于研發。對于汽車產品也是這樣。我猜測,蘋果會設計好蘋果汽車,然后讓某個汽車品牌為其負責制造。”
汽車業的反應
盡管在全球范圍內的大部分技術負責人很樂意看到蘋果汽車占領街頭,但是大部分汽車行業人士感覺這不會發生。因為其中難點太多。蘋果公司在建設和營銷汽車方面是零經驗的。不管蘋果從競爭對手公司挖走多少員工,也無法抵抗汽車企業在該領域積累的多年優勢。本田英國分公司總經理PhilCrossman說:“我肯定會擔心任何新的進入市場的競爭者,但對蘋果汽車而言,我懷疑蘋果能否實現規模效益。”
“特斯拉公司的產量不多,但是公關人員的比例卻很大。蘋果肯定會做同樣的安排。這種做法對加州有效果,但是美國其他地區并不買賬。歐洲會買賬嗎?我不知道。”
讓我們來看看特斯拉。該公司憑借逐步流行的ModelS,才剛剛找到節奏。ModelX的面世也被多次推遲,特斯拉汽車業務持續虧損。此外,電動車還沒能夠替代內燃發動機,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選擇。
即使是本田,一家已經在電動車領域建立創新口碑的公司,已經漸漸將重點從全電動車領域撤出,轉而押寶氫能源。寶馬,日產和雷諾已經推出了純電動汽車,但這些電動車都在虧損,虧損額都是靠著汽油車和柴油車的收入來抵消。看看雷諾Zoe或日產Leaf的銷量,雖然對于新技術成型來說可圈可點,但是遠遠不足以和汽油車相抗衡。
但是,汽車產業必須不斷創新才能生存,即使是相對老派的汽車制造商,如奔馳,也在想新的思路。
最近,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揭幕的奔馳F015概念車表明奔馳在自動駕駛技術和替代能源方面的努力。然而,即使是奔馳首席執行官Dieter Zetsche也不認為蘋果會對汽車產業構成威脅。他在最近的一次產品發布會上告訴來自澳大利亞的Motoring.com.au網站的記者:“如果有傳聞說奔馳打算開發智能手機,那么蘋果公司也不會失眠,反過來也同樣適用。”
“而且我并沒有半點不尊重蘋果公司的意思。”Zetsche還重申了不少業內人士曾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蘋果公司會考慮進入一個并不由自己主宰的市場中?而且這個市場的利潤空間還低于電子產品。
“為什么習慣了高利潤率的蘋果要進入低利潤率的汽車工業?我認為蘋果的股東都會提出反對。股東更喜歡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領域。進入一些周邊領域還算可能,但是進入完全不同領域的可能性很小。你可以在車里收聽iTunes,但這不意味著蘋果自己會造汽車。我不知道蘋果他們的策略,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干些什么,但是如果蘋果造車的傳言當真,我會十分驚訝的。”他補充說。
本田英國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Phil Crossman的想法和大多數業內人士一致,他說:“蘋果公司應該做的是集中于自己的專長,配合汽車公司開發信息娛樂系統。我們擅長造車,他們擅長制造消費電子產品。就這么簡單。”
萬一蘋果真的造車了呢?
現在的問題是,蘋果會不會一直滿足于做消費電子領域的老大?谷歌涉足一切從平視顯示器、到谷歌眼鏡等領域,其中還包括自動駕駛汽車。相比之下,蘋果動作不多,雖然利潤率高,但是多少顯得不夠時髦。
但是如果蘋果真的有一天決定開發汽車,這款車將無疑將配備電動動力系統。畢竟制造iPhone的蘋果汽車如果搭載了一臺內燃機,聽上去也很不搭。所以,蘋果汽車最有可能成為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如果真的有蘋果汽車面世的一天,這會讓許多有趣的創新設備有了附身之處。
蘋果汽車一定可以無縫支持蘋果的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只要口袋里有iPhone或者手腕上帶著蘋果表,客戶將能夠鎖定和解鎖他們的車輛。蘋果也很可能讓業主通過自己的移動設備,遠程檢查自己的車輛的狀態。這將使得用戶能在繁忙的停車場更快速地定位到自己的蘋果汽車。客戶還可以遠程啟動汽車暖風或冷氣,以及收到充電狀態的通知。
問題是,這些都不是首創。寶馬與特斯拉已經提供這種通過智能手機app的聯網功能,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蘋果自家的系統,其功能、創意、以及使用體驗必將更加完善。
另外設計也將發揮重大的作用,過去幾十年,蘋果引領了工業設計界關于時尚的定義。毫無疑問,蘋果汽車將非常時尚。外觀必定和現在的汽車與眾不同。不過,我們這里談論的是一個成熟的汽車行業,其中一些最偉大的廠家在歷史上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打造最美麗、同時空氣動力學最優的汽車造型。蘋果真的可以帶來突破嗎?是的,它可以,但是前提是蘋果汽車的推出必須趕上汽車產業下一次快速進化的時機上。
現在,一些報道認為蘋果將會在2020年推出第一款汽車。這個日期正好與我們預測的自動駕駛技術大面積市場推廣的日期相吻合。
沃爾沃,一家一直在努力不懈地開發半自動駕駛系統的廠家,聲稱全自動駕駛的XC90將在2016年和消費者見面。而梅賽德斯·奔馳也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將看到立法的變化,將允許自動駕駛的某些方面進行合法化。
如果蘋果的車未來真的能夠量產,那么其前提是法律不會將在車上收發電子郵件、短信、瀏覽網上新聞等行為視為非法。一旦立法寬松,汽車設計將不再受局限地將座椅面向前方,并獲得更高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方面的自由度。
這也將使得蘋果將車載系統的使用邏輯進一步“蘋果化”,采用其一貫的簡潔的方式,其中包括直觀、簡潔的用戶界面,可以輕松擴展的生態系統和豐富的在線內容屆時,車內觸摸屏會顯示新聞,高級Beats音響能播放iTunes曲目,Retina顯示屏能播放流媒體影片。車窗玻璃也可能會設計成顯示屏。“汽車正變得越來越像是微處理器加軟件的結合體,而不像是一個機械產品,”Mike Ramsey說。
“蘋果公司可能不會把汽車作為盈利的支柱,而僅將其看作一項投資。觀察NVIDIA和高通后你可以發現:汽車行業已迅速成為他們的第二個最大的客戶來源。”
目前,蘋果公司將繼續推進CarPlay和iPhone/iPad兼容功能向現有的車型的整合。其最近聘請來自汽車行業人才的做法是確保蘋果能在汽車兼容方面的占有率超過Android陣營。
事實上,只要是人類自己還在駕駛汽車,蘋果就不會去造車。然而,隨著自動汽車成為常態,汽車工業會逐漸變成蘋果公司的目標。但是想要到達那一天,不但其中的困難很多,而且時間也不會很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