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豆入市欲堵還漏 國產豆利好大打折扣
2015/8/13 8:33:3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7月下旬,隨著港口對進口轉基因大豆實施流向檢查,東北和沿淮大豆產區經營商看到一線轉機,但目前各地仍有不少經營商通過有資質的油企或飼料企業,大批購進并流入食用豆7月下旬,隨著港口對進口轉基因大豆實施流向檢查,東北和沿淮大豆產區經營商看到一線轉機,但目前各地仍有不少經營商通過有資質的油企或飼料企業,大批購進并流入食用豆市場,充當豆制品原料。
8月7日,吉林國儲大豆擬用1600噸進行意向投拍,由于總量太小,可以忽略拍賣結果,僅從投拍總量看,此舉僅是今年擲出的第一塊“探路石”。
利益驅動進口豆堵中有漏
7月下旬,主要流入豆制品市場的轉基因大豆,在青島、煙臺等港口被實施流向檢查,國內大豆主產區似現“一縷陽光”,東北豆在部分市場欲現上揚,但河南、安徽又出現許多曾大批倒購進口豆的商戶,通過不同渠道源源不斷地購進賣出。
多年來,進口豆一直都是油企和飼料的原材料,今年有媒體爆料竟有100多萬噸流入食品加工,雖然國家對轉基因大豆沒有過細的監管措施,但它畢竟含有一種高抗草甘磷農藥的基因。同時,豆制品是國內居民的必需品,原材料的變化失去了非轉基因大豆應有的口感,其韌性和耐煮性均大幅改變,不少居民都有反映。
豆腐的始祖在中國,而洋豆生產的食品與國產豆生產的食品有懸殊,居民購買量大幅下降,其負面效應將使加工總量下降近百萬噸,兩者共計有200多萬噸國產豆被進口豆擠兌。
8月初,河南鄭州、漯河、項城、周口,安徽淮北、宿州、渦陽等地,依然有不少曾在港口檢查前大批采購的商戶,通過多種渠道銷往市場。更有油企直接參與收取利潤轉手賣給這類商戶的現象,這些商戶經篩選后再推向市場,出庫經銷價高達3900~4000元/噸,可獲取高于檢查前500~600元/噸不等的“紅利”。
龐大的豆制品市場,年加工量1100多萬噸,其質量并無細化標準,用進口豆和用國產豆的加工成本懸殊,用與不用涉及到加工作坊和企業的存亡,而繼續蔓延以后國產豆將成為僅作搭配的原材料。
國儲試拍東北豆利好沖淡
受港口對進口豆流向檢查的影響,東北豆連續10天出現小幅反彈,出貨量較之前有所提升,利好剛剛顯現,港口卻依然有大批轉手倒賣豆流入市場。8月7日國儲吉林庫又釋放信號進行拍賣,一旦時機成熟,很可能會出現新一輪或多輪投放。
市場受東北產區連日小幅反彈輻射,現貨交易已比7月中旬上揚100元/噸以上,一些曾經營進口豆的商戶紛紛轉購東北豆庫存,如果對進口豆沒有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東北豆新一輪的漲勢恐怕又是“曇花一現”。
東北大豆產區今年的面積降幅比預期小,但生育期氣候條件比去年差,現在斷言大幅減產為時尚早,但不利因素已經出現。就此而言,國儲拍賣延后的可能性較大,目前部分保管較好、沒有出現劣變的經營主體已出現惜售,即便車板價已達4200~4300元/噸、明顯高出7月中旬140~200元/噸的價差,有些仍在觀望之中,欲待秋后再賣的現象大量存在。
8月中下旬,進口豆價出現反彈,而現貨價格能否跟進,黑龍江國儲會否大批投拍依然是謎,南方市場的眼球已被湖北新豆的上市時間所吸引,多重壓力很難支撐東北續漲的行情。
新豆臨市沿淮豆壓力凸顯
沿淮地區食用豆收購雖然幾近結束,但由于出貨量大幅縮減,部分商戶的庫存仍難以流向市場,壓力已明顯出現。進入8月此類收購商價格有所松動,市場對進口豆的依賴情緒稍有緩解,剛開始對沿淮豆有所接受,但又出現了進口豆流入食用豆市場的現象,市場的選擇將被重新打破。
去年同期沿淮地區的食用豆價格已突破5800元/噸,市場銷售價6000元/噸,而今年產區始終徘徊在5200~5340元/噸,市場銷售一直在低微利之間搖擺,產銷區均無賭市商戶。沿淮地區部分收購商已放棄本土豆的收購,專門從事進口豆經營。受市場近期對湖北新豆關注度提高的影響,沿淮地區已有60%的收購商從上周開始陸續選擇歇業。
湖北早熟豆剛上市時裝車價5900元/噸,上周末已回落到5700~5760元/噸,本周上市量會明顯增加,若天氣正常,價格會在周末大幅下降,收購價回落到5200元/噸的可能性較大,一旦此價格出現,下周仍會失去支撐重心。
此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0~700元/噸,但由于播種面積比去年增加1倍,農戶不會因此而惜售,進口豆市場的影響已廣為人知,收購商不會出現賭市現象,在供大于求的同時,收購質量將比去年大幅提升,隨收隨賣將是湖北新豆上市時的市場態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