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好小麥供需偏緊 次麥價低難賣
2015/8/1 8:33: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4個月的小麥集中收購期已悄然過半,今年夏收以來新小麥的購銷活躍程度不及往年,市場行情同比顯得偏弱。好麥價格企穩次麥價低難賣7月中旬以來,主產區新小麥購銷市場熱4個月的小麥集中收購期已悄然過半,今年夏收以來新小麥的購銷活躍程度不及往年,市場行情同比顯得偏弱。
好麥價格企穩次麥價低難賣
7月中旬以來,主產區新小麥購銷市場熱度較前期有所降溫,質量較好的小麥價格基本企穩,圍繞最低收購價運行;而質量差的小麥在需求疲軟的氛圍下價格繼續走弱,尤其是南方麥區部分質差小麥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出售困難。
當前,河北南部、山東西北部、河南北部新麥收購價多在1.2~1.22元/斤,較上年同期下跌0.05元/斤;河南中部和東部、山東西南部新麥收購價多在1.19~1.21元/斤,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和中部收購價多在1.17~1.19元/斤,均較上年同期下跌0.04元/斤。
由于此前國家對不完善粒小麥收購沒有放寬標準,今年南方麥區部分地區品質偏差的小麥大量滯留于流通環節,低價難銷的現象較為明顯。當前湖北省不完善粒12%~20%、水分13%的白麥市場收購價為1.04~1.08元/斤,較6月中旬下跌0.06~0.08元/斤,一些貿易商前期收購的大量不完善粒小麥無法出手。
近日安徽省政府放寬了省、市、縣級儲備新增和輪入小麥的最低收購標準,將不完善粒的標準由10%放寬到15%。南方部分地區小麥收購標準的放寬,有助于解決質差小麥滯銷的難題。
政策因素支撐麥價難以大跌
盡管國家相關政策表明,要改變糧食價格剛性上調的市場預期,弱化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收入”功能,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但作為“口糧”的小麥品種,國家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大局沒有改變。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實施,小麥市場底部支撐作用將持續存在。
作為市場供給重要渠道的國家小麥拍賣底價穩定,目前臨儲二等小麥的投放底價為1.25元/斤,與當前的陳麥到廠價格基本持平,高于新麥收購價格。雖然當前陳麥市場購銷清淡,但價格也相對穩定,短期內還沒有任何因素會讓陳麥價格出現大幅變動的跡象。有陳麥價格作為參照,新小麥價格也難以大幅下跌。
受需求疲軟影響,盡管今年夏收各市場主體上市收購小麥心態謹慎,但優質優價的市場行為卻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質量較好的小麥各地貿易商收購仍較積極,而對質量偏差的小麥收購積極性不高,可謂“質優小麥難買”與“質差小麥難賣”并存。
當前小麥收購價低于市場預期,與去年同期相比偏弱,既與今年政策拉動作用減弱有關,也與當前高溫天氣、面粉市場需求疲弱、制粉企業開工率偏低、收購積極性不高有關。市場預計,9月份進入面粉消費旺季后,小麥行情可能會有所好轉。
優麥仍顯偏緊進口持續增加
機構預計,由于今年我國強筋小麥種植面積減少,加之部分強筋小麥種植區遭受陰雨天氣,導致新麥質量下降,新產強筋小麥產量減少,市場估計約為300萬噸。
受優質小麥貨源偏緊的影響,今年主產區優質強筋小麥上市以來價格高走跡象明顯。近段時間以來,盡管普通小麥價格穩中偏弱,但優質小麥價格依然堅挺。
當前山東優質小麥“濟南17”市場收購價2640元/噸,河北“師欒02-1”收購價2800元/噸,河南“鄭麥366”收購價2840~2900元/噸,與當前普通小麥的價差達到420~460元/噸。
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進口小麥42.9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82%,比上月增長16.69%,我國小麥進口已連續兩個月大幅增加。
市場人士認為,雖然國內外小麥市場聯動性不強,但在巨大的國內外價差及國產優質小麥供應偏緊的格局下,下半年我國小麥進口將增加,將相應加大國內市場的供給壓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