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發布推進化肥業轉型發展指導意見
2015/7/30 8:32: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氮肥產能606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磷肥產能240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氮肥產能606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磷肥產能240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79%;鉀肥產能880萬噸,自給率提升至70%。并明確了原料結構改善、產品結構升級、節能環保水平提升等方面發展目標。
全文
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原〔2015〕2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有關中央企業: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有關部署,促進化肥行業轉型升級,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我國化肥行業轉型發展重要意義
化肥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支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以來,我國化肥總量保持快速增長,氮肥、磷肥產能、產量及消費量已居世界首位,并實現自給有余;鉀肥生產躍居世界第四,自給率大幅提升。其中:氮肥總量年均增速4.5%以上,2014年產能6000萬噸,產量4553萬噸,尿素實物產量6593萬噸;磷肥總量年均增速1.6%,2014年產能2350萬噸,產量1708萬噸,磷銨實物產量3880萬噸,復合肥實物產量6500萬噸;鉀肥總量年均增速14.7%,2014年產能677萬噸,產量552萬噸,自給率提升至50.3%。
我國化肥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產品結構與農化服務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硫、鉀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等。
我國化肥行業已經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和優化原料結構、推動產品結構和質量升級、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節能環保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我國化肥行業由大變強。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以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生態環境安全和滿足科學施肥需要為出發點,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調整化肥行業產品結構、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農化服務,切實提升行業增長質量和效益。
主要目標
1。總量調控目標
到2020年,氮肥產能606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磷肥產能240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79%;鉀肥產能880萬噸,自給率提升至70%。
2。原料結構改善
到2020年,采用非無煙煤的合成氨產品占比從目前的24%提升至40%左右,硫資源對外依存度下降10個百分點。提高中低品位磷礦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采用浮選技術使入選磷礦品位下降2-4個百分點。加大難溶性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生產規模盡快得到提高。
3。產品結構升級
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產品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新型肥料。力爭到2020年,我國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總體化肥使用量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氮肥、磷肥企業非肥料產品銷售收入比重達到40-50%。肥料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復合肥產品水平不斷提高,質量更加安全可靠。
4。節能環保水平提升
到2020年,所有合成氨企業能源消耗水平達到《合成氨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要求,其中70%的企業達到新建企業準入值要求;所有磷銨企業能源消耗水平達到《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和工業硫酸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要求。所有加工型硫酸鉀企業能源消耗水平達到《硫酸鉀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要求。
合成氨企業噸氨排水、氨氮、COD達到《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磷銨企業污水排放達到《磷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提升磷石膏開發利用水平,到2020年,磷石膏綜合利用量從目前年產生量的30%提高到50%。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豬肉供應充足 CPI將基本保持穩定
- 下一篇:全國22個省份高速公路開通ETC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