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部分地區低質糧難賣 國有糧庫進不去
2015/7/22 8:32: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今年午季合作社一共收獲350萬斤小麥,從6月初開始出售一直到現在,還剩近300萬斤。”7月21日,徐自耘告訴記者,今年小麥不光減產,品質也不好,根本達不到國新華網合肥7月21日電 坐在自家滿倉的糧堆上,徐自耘一籌莫展。
“今年午季合作社一共收獲350萬斤小麥,從6月初開始出售一直到現在,還剩近300萬斤。”7月21日,徐自耘告訴記者,今年小麥不光減產,品質也不好,根本達不到國家保護價收購小麥的標準,只能走市場,賣掉的麥子一部分是1元1斤,一部分才9角9分,比保護價要低近兩角錢,還是沒人要。
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柳溝鎮,徐自耘租地種糧已經12年,這是最糟心的一年。
賣不掉的小麥,就放在柳溝鎮小麥生產專業合作社的倉庫里。徐自耘說,這些麥子不完善粒都在30%左右,按照國家托市收購政策,小麥不完善粒需控制在10%以下,賣給國家糧庫不可能。“價格已經很低了,糧食加工和飼料企業也沒有來收的,前段時間山東的一家企業來買了一些,最近問他,說庫容飽和,不收了。”
阜陽是安徽產糧第一大市,今年夏糧種植面積742.5萬畝,約占安徽省1/5,預計總產超過360萬噸。阜陽市提供的數據顯示,按該市近幾年夏糧平均商品率計算,今年午季小麥可提供商品糧220萬噸,截至7月15日,全市累計收購夏糧不足90萬噸,還有一半以上的商品糧在農民或糧食經紀人手中,無法賣出。
從糧食收割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徐自耘說,7月底之前,手里的小麥再不能及時處理,大面積霉變、生蟲很難避免,“合作社800多農戶,糧食爛在手里,太心疼。”
農民手里的麥子賣不出去,糧站的日子也不好過。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潁東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寧光鋒介紹,今年計劃收購小麥2.2萬噸,但因為很多農民送來的小麥品質不達標,目前收購進度完成不足三成,而在2014年這個時候已經完成收購。
國有糧庫進不去,只能指望社會力量消化,但飼料企業處理能力也接近飽和。
阜陽立華畜禽有限公司是養殖和飼料加工為一體的企業,總經理舒大志表示,截至7月18日,公司已收購小麥8000多噸,大大超出往年3000噸左右的收購和處理能力。“我已經把不完善粒標準放寬到20%,還是有很多不達標,芽麥和霉粒也比較多。有些只能做雞飼料,連豬飼料的標準都達不到。”舒大志說,農民不容易,公司盡最大努力還在陸陸續續收,但消化能力有限。
記者采訪了解到,阜陽市的情況并非個例,今年安徽午季小麥在成熟收割期遭遇陰雨天氣,加之部分地區小麥赤霉病高發,不利因素疊加,導致小麥出現不完善粒偏高等質量問題。受此影響,阜陽、六安、宿州等多地出現農民“賣糧難”現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