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形成6.5億網民
2015/7/6 8:34:5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影響中國經濟社會未來十年乃至更長遠的重要驅動力量——“互聯網+”行動頂層規劃正式亮相。中國4日全文發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影響中國經濟社會未來十年乃至更長遠的重要驅動力量——“互聯網+”行動頂層規劃正式亮相。
中國4日全文發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等11個重點領域的“互聯網+”發展目標。
中國政府重視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創新,并以一種時不我待的步伐加緊推進頂層設計。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7月4日,全文發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在專家看來,這種“緊張”不無道理。“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并沒能真正完全走出危機的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說,包括發達國家在內大多面臨著產能過剩問題。
互聯網與產業結合,將來即便是大企業,也不再是大生產,可能是小生產、個性化生產、智能化生產。鄔賀銓說:“往產業互聯網上的轉型是各個國家面臨的新選擇。”
近年來,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美國企業提出“產業互聯網”,皆以互聯網及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撬動傳統產業升級。
“互聯網+”將是中國跨越式發展的機遇。“這是中國面臨的歷史機遇,也是時代挑戰。”在一場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說。
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已有21年,形成了超6.5億網民規模,信息經濟規模超16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26%。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互聯網企業及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企業創新能力全球領先。
但與此同時,中國工業“大而不強”亟待提升。懷進鵬說,在全球22個大的工業門類中,中國有7個門類全球第一,我們在世界工業體系占比超過20%。但產業結構不均勻、居于產業鏈低端等問題困擾著中國工業。
“互聯網+”行動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新動能。過程中,“創新”將更深入地滲透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中國的年輕創業者將首先感受到這股熱潮。在11項重點領域中,“創業創新”被放在第一位,這無疑將鼓舞更多青年人的創業熱情。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行動正帶動更多傳統企業“觸網”,以互聯網謀求創新轉型。
這股創新精神將融合滲透向更多產業領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ICT產業研究部主任何偉說:“距離終端用戶越近的行業,變革將越早發生;開放程度越高的環節,互聯網融合將越深。”
在“互聯網+”行動浪潮中,中國將以創新推動實現更多的融合創新,而這也將是中國追趕、跨越的重要契機。鄔賀銓認為,在“工業4.0”“產業互聯網”的國際浪潮中,國內互聯網發展從消費轉向生產應用,這將成為中國難得的跨越發展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