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2025再添新風口 工業4.0主題4股迎機遇
2015/5/23 8:32:3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基本面上目前實體經濟需求仍然較弱,基建投資或困于資金缺口;在監管層調理“慢!焙蛧揽亍皟扇凇北尘跋,資金的邊際流入速度受到一定阻礙。從結構上來說市場短期風格基本面上目前實體經濟需求仍然較弱,基建投資或困于資金缺口;在監管層調理“慢牛”和嚴控“兩融”背景下,資金的邊際流入速度受到一定阻礙。從結構上來說市場短期風格仍將繼續偏向成長,大盤藍籌板塊以寬幅震蕩為主。
在目前時點重點推薦中小板,尤其是其中的兩頭——50億市值以下的“類創業板”和200億市值以上的“成長性低估值洼地”。未來一個月仍然堅持小主題優于大主題,結構性勝于趨勢性,而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劃發布,中國精造為中小創再添新風口。
短期監管加強,資金流速邊際放緩促使成長股“王者歸來”。在資金驅動的牛市趨勢不變情況下投資者不愿意降低倉位,而更愿意在保持整體倉位水平不變情況下進行結構性換倉。因此,市場呈現藍籌、成長互為犄角,交替上攻的結構性行情,而資金的邊際流入速度則決定大小盤風格轉換。經過梳理我們發現,監管層對資金限制的輕重是決定市場風格偏向大還是小的主要影響因素。當前時點下,一方面,在4月份大盤股連續拉升情況下,中小市值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另一方面,在目前監管層調理“慢牛”和嚴控“兩融”背景下,資金的邊際流入速度受到一定阻礙。因此,從結構性上來說市場短期風格仍將繼續偏向成長,增量資金的進攻重心仍將是高成長性的“類創業板”和漲幅相對較低的“成長性估值洼地”。
今年以來證監會三次整治兩融,限制杠桿資金入市規模,從實際效果來看,對大盤藍籌股走勢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資金流入速度邊際狀況是決定市場大小盤風格轉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從融資環比增長情況來看,與大小票風格切換能呈現較好的擬合情況。另一方面,前一百只融資余額最高的個股融資量達到7611億元,占總融資余額的40%,且以大市值藍籌股為絕大多數。因此,我們認為在加杠桿的資金市趨勢中,監管層對資金限制的輕重是決定市場風格偏向大還是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整體大環境場外資金繼續進入資本市場的節奏并未發生改變。實體經濟需求下滑必然會擠出部分流動性,降準逐步釋放的流動性也將更多地堆積在銀行層面。反映到銀行層面為銀行間拆借利率快速下滑,所以目前情況來看,不是流動性不足而是流動性何去何從的問題。根據上述分析,股票市場仍然是資金逐利的主戰場,信貸資金增速與房地產市場資金來源增速的剪刀差,以及持續下行的資金價格將給資本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資本市場的牛市大趨勢將繼續演繹。
實體經濟需求仍然較弱,基建投資或困于資金缺口。今年以來面對地產投資下滑,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將基建投資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定位,其中水利和鐵路投資達到1.6萬億元,較去年8700億元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從今年前4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上看,基建投資表現依舊平常,同時在4月份出現小幅下滑跡象。結合信貸數據分析,我們認為政府融資層面的緊張制約了政府支出的擴張。經歷了近幾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滑。
從2010年開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趨勢性下行,從2011年的25%下滑至2015年一季度的8.2%,同時也導致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下行。從去年開始對銀行表外非標資產的管控以及2015年年初國務院43號文的發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產政府融資擴張。從政府層面來看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國務院常務會議一再提出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新增5000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以盤活存量資金,更好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如果說從增量和存量兩個角度刺激地方政府對投資的加碼,從政策層面上分析將會刺激基建投資增速的加快。但是從時間點來看,可能效果將在相對較長時間后才能顯現。短期我們認為基建投資增速仍將維持在20%-25%的平臺,不會太過超出市場預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