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豬市場全年虧損創歷史記錄 產業升級迎接新一輪豬周期
2015/3/26 8:34: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的中國生豬市場總結一句話概括為:生豬市場全年虧損創歷史記錄,資本驅動型慘痛升級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生豬市場如我們去年年報所預測,淘汰過剩產能進度拖至第2014年的中國生豬市場總結一句話概括為:生豬市場全年虧損創歷史記錄,資本驅動型慘痛升級進入新一輪豬周期。
生豬市場如我們去年年報所預測,淘汰過剩產能進度拖至第3年,虧損程度也超2013年,過剩產能終于通過創紀錄的全年虧損的慘痛方式而被淘汰。虧損程度也達到了創紀錄的-350元/頭左右。
2014年全年養豬盈利水平為虧損158元,打破之前2006年年均虧損22元的歷史記錄,豬糧比價全年平均只有5.2:1左右。與豬價低迷形成對比的是玉米價格在2014年8、9月份創出歷史新高達到2.8元/公斤,使養豬業雪上加霜。但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仔豬補欄低迷,推動了過剩產能的淘汰。對2015年的生豬市場有利。
在經歷了有史以來虧損最為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虧損過后。積蓄了數年導致的嚴重過剩的產能終于被淘汰,但也只是剛好淘汰,缺口并不大。即使這樣,養豬業基本也可告別2012年開始的長達3年的低迷期。
一、2014年預測走勢與實際走勢吻合度分析
在2013年底我們發布的年度報告中我們分析預測:“近年生豬產業規模化速度明顯加快,以及外埠資本 的大量流入,導致行業產能過剩,同時由于抗風險能力的提高,淘汰過剩產能的節奏明顯被拉長。2012年出現了虧損,未出現淘汰,2013年也如此,現在只 能寄希望于2014年來完成淘汰過剩產能了。這一轉變直接帶來的結果便是生豬市場波動從以往的3-4年一個大周期,過渡到了每年夏季淡季虧損、冬季旺季盈 利,一年一個小周期。……2014年可能成為近3年來虧損最為嚴重的一年,也最有希望完成淘汰過剩母豬,從而結束自2010年開始的大周期+小周期,從而 進入新一輪豬周期。”
目前來看,2014年生豬市場的走勢幾乎如我們一年前所分析預測,2014年的虧損程度不僅超2013年,而且創下了虧損程度最深、時間最長的歷史記錄。而其原因正是一年前我們所分析的,資本推動型的產業升級,此外豬肉需求的“擠泡沫”加劇了產能過剩的程度。
從全年12個月的預測走勢和實際走勢吻合度看,2014年年初的下跌明顯較預測早了近1個月,而且實 際豬價也并未漲至預測的高度。之后的走勢如我們所預測開始暴跌,底部出現的時間與我們預測的一致,為4月份,低點的價位較我們預測的低了近0.3元/斤左 右。但上漲的時間仍比我們預測的提前了2個月左右。之后的反彈如我們所預測的,但年底的價位明顯較預測的偏低。主要原因是今年的經濟形勢和豬肉消費需求較 去年再次小幅下降。
整體來看,全年12個月1、5、12月份的豬價與預測偏差較大,其他時間與預測吻合度較高,全年吻合度約為75%左右。較去年80%的吻合度略有下降。
二、2014年全國生豬市場分析回顧
?1、豬糧比價走勢分析
2014年全國豬糧比價同樣創近15年來之最。全年平均水平為5.19:1,較去年的6.11:1下降幅度巨大。全年處于深度虧損線5:1附近,中度虧損線5.5:1以下。
2014年1月5日,豬糧比價跌破6:1盈虧均衡線進入虧損,10天后的春節前一周1月14日便跌破 5.5:1中度虧損線。2月20日跌破5:1深度虧損紅色預警線,進入深度虧損區域。4月10日左右跌至全年最低點4.3:1左右。遠超2013年的最底 部4月10日左右的4.9:1。
之后雖然豬糧比價與豬料比價同樣保持震蕩上揚態勢,但卻并未像豬料比價一樣在8月下旬沖破盈虧均衡線進入盈利區兩周左右,而是由于玉米價格期間暴漲并創歷史新高,而導致全年豬糧比價都在6:1以下。直至10月份后才保持在5.5:1的中度虧損線附近震蕩,距離6:1的盈虧均衡線還有一定距離,并一直持續至12月份。
全年來看,除第1、2周豬糧比價在6:1以上外,均處于6:1以下。而且處于深度虧損紅色預警線5:1以下共有16周即累計4個月左右。處于中度虧損黃色預警線5.5:1以下共42周,即全年80%左右的時間生豬市場都處于中度虧損和深度虧損區域。史上罕見!.
2014年全國自繁自養出欄頭均全年平均盈利水平僅為-158元,創歷史之最!之前全年平均水平為虧 損的只有2006年的-22元。從未出現過年均虧損100元以上的情況。較歷史盈利最高的2011年的537元、2007年的420元、2008年的 469元簡直是天壤之別。
從月度變化來看,全年虧損程度最深的月份為4月達到-347元,其次為3月份的-308元。在-200元至-300元之間的月份只有2月份的-215元。在-150至-200元之間的為5、6月份,分別至-163元和-178元。
自8月份后,虧損程度明顯減輕尤其是8、9月份已經來至成本線附近,但9、10、11連續3個月小幅震蕩下跌,且保持在-100元左右的微虧狀態。但由于8月份前已經的7個月虧損深度較深,大多數養豬場戶資金鏈已經在9月份后無力支撐下去。因此,即使9月份后的虧損即使只有-100元左右,但資金鏈斷裂的養豬場戶數量卻大幅增加,淘汰母豬的幅度較大。
?3、出欄肉豬價格走勢分析
2014年全國出欄肉豬年度均價為12.66元/公斤,相較于去年的14.3元/公斤,下跌 11.47%。其中瘦肉型豬年均價為13.11元/公斤、良雜型肉豬為12.67元/公斤,土雜豬為12.23元/公斤。整體趨勢與2013年高度相似, 但總體水平低12%左右。
2014年全國出欄肉豬價格(瘦肉型、良雜、土雜豬三者均價)的年度最高點出現在8月23日,達到14.76元/公斤,此時瘦肉型豬價格達到了15.16元/公斤,即7.6元/斤左右,但在15元/公斤以上僅保持了10天左右,從8月20日至8月29日。
2013年12月初豬價(瘦肉型、良雜、土雜豬三者均價)便從15.5元/公斤的價位開始進入下跌通 道,并持續加速,至2014年1月1日時已跌至14.6元/公斤。之后一路下跌至4月初便跌至10元/公斤左右,并在此價位保持至4月底,其中4月15日 -20日跌破10元/公斤至9.9元/公斤。4月底5月初開始一波詭異的暴漲,從4月27日的10.2元/公斤至5月15日的13.1元/公斤,不到20 天時間上漲了近30%。但僅保持了不足一周時間,又再次轉入下跌直至7月初至12元/公斤。
自7月初又開啟第二波反彈,并持續至8月底9月初,從12元/公斤漲至14.76元/公斤,此波上漲剛好漲至成本線附近,走出虧損。此時若不再下跌,生豬市場便可擺脫虧損,2014年虧損的時間也可定格在8個月左右。
但由于產能過剩的背后是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大量資本進入養豬業致使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 行業地扛虧損的能力,8個月的虧損根本無法淘汰嚴重過剩的產能。加之宏觀經濟的不景氣致使需求異常疲軟,9月份開始豬價再次進入長達3個月以上的緩慢震蕩 下跌,并一直持續至12月份,截止12月10日左右,豬價已至13.3元/公斤左右,瘦肉型豬至13.6元/公斤,僅比4月份的最低點10元/公斤左右累 計上漲35%左右。
?4、仔豬價格走勢分析
2014年全國仔豬價格(三元仔豬與良雜仔豬均價)年度均價為19.92元/公斤,較去年的25.13元/公斤下跌20.73%。跌幅明顯高于出欄生豬價格的 同比跌幅。不過仔豬價格全年的走勢與2013年的走勢同樣較為相似。唯一較為明顯的不同是,2013年仔豬價格自5月份開始一路上漲至9月初才轉入下跌, 而且累計漲幅近50%,而今年雖然5月份也隨豬價開始反彈,但卻剛出現上漲便遭玉米價格暴漲遏制,仔豬價格開始下跌,而且9月份以后加速下跌。
2014年全國仔豬價格全年走勢呈明顯的“弓”型走勢,最高點出現在6月初和8月底,三元仔豬和良雜 仔豬均價達到23.65元/公斤左右,此時三元仔豬價格達27元/公斤左右。最低點出現在2月初達到16.8元/公斤左右,三元仔豬跌至19元/公斤左 右。同時12月初仔豬價格也再次接近這一低點,部分地區30斤左右的仔豬價格已跌至200元/頭左右。
2014年仔豬價格的低迷程度明顯強于生豬價格,其主要原因除了5-8月份期間玉米價格的大幅暴漲致使育肥豬養殖成本急劇上升,而抑制補欄外,生豬市場長達12個月的虧損是9月份后仔豬價格再次觸底的主要原因。
由于仔豬價格主要影響因素除了仔豬的供應即母豬存欄量和仔豬成活率外,主要靠補欄積極性,而仔豬補欄 積極性除了受當期生豬價格和盈利水平的影響外,長期的虧損致使大部分養豬場戶的資金在“持久戰、消耗戰”中被消耗殆盡,根本無力補欄。致使在年末豬肉需求 旺季即將到來時,仔豬價格卻再次接近年初谷底。而此時生豬價格較4月的谷底已經高出35%左右。
由于仔豬價格直接關系到母豬的養殖盈利情況,因此,低迷的仔豬價格對淘汰過剩產能非常有利。2013年生豬市場長達5個多月的虧損中并未出現淘汰過剩產能的原因便是2013年仔豬價格較高,養殖母豬效益較好,無動力淘汰母豬。
?5、二元母豬價格走勢分析
2014年全國二元母豬價格走勢終于走出了持續了近3年的高價平穩,先大幅下跌后小幅反彈后再次下跌。全年均價1508,較2013年的1716元/頭、2012年的1728元/頭、2011年的1747元/頭,整體下跌了兩個臺階,同比跌幅12.12%。種豬行業也由此告別持續了3年的黃金期,進入微利期。
全年二元母豬價格高點出現在年初的1月和年中的8月,年初保持在1650元/公斤,之后隨著豬價的暴 跌以及深度虧損,母豬補欄受到制約,淘汰開始增加,母豬價格也隨之在4月份來到全年低點,最低點在4月17日的1330元/頭,較2010年6月份的低點 1250元/頭仍有近100元價差。但隨后隨著豬價的上漲,二元母豬價格也開始反彈,并于8月20日前后漲至1670元/頭,之后隨著豬價和仔豬價格的下 跌,再次回到1500元/頭,并保持至12月份。
總體來看,2014年全年二元母豬價格較上一輪虧損期及完成了淘汰過剩產能的2010年均價1380元/頭仍略微偏高,但考慮到成本上漲因素,以及相對于2011、2012、2013年連續3年的1700元以上的價位,基本達到了預期,即促使過剩產能的淘汰。
后備二元母豬價格和淘汰老母豬價格是目前我國生豬市場中唯一能夠相對準確的反映出母豬存欄量變化的指標。對遠期生豬市場的變化走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來生豬市場的周期變化規律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正是因為我們始終遵循母豬存欄決定生豬供應,生豬供應決定豬周期的規律,成功的預測了豬周期打破以往規律出現2013年的虧損和2014年的深度虧損。
在2013年的年報中,我們分析到:“連續兩年50-60公斤左右的長大二元后備母豬價格都保持在1600-1800元/頭的狹窄空間里平穩波動。由于其成本線在1400元/頭以下,因此種豬行業已 經保持了2011、2012、2013年連續3年的較好盈利……連續3年的補欄已經致使全國生豬供應逐年遞增的局面,其反映在豬價變化上便是連年下跌,盈 利水平連年大幅縮水。也正是基于此我們在2011年底發布年度報告時預測2012年豬價將大幅下跌,2012年底年度報告預測2013年將繼續下跌,并出 現深度虧損……而2013年全年的母豬存欄變化已經非常清晰,全年母豬補欄量大于淘汰量基本沒有爭議。2014年的生豬市場比2013年還要低迷基本已是 80%以上的大概率事件。”
長期以來,生豬市場所謂的豬周期理論“3年左右一個周期”,其主要決定性因素便是來自于生豬存欄變化 3年左右一個周期,因為需求變化周期為一年左右,若是需求周期決定豬周期,則一個周期的時間應為一年左右。存欄變化3年左右一個周期源頭上便來自于母豬存 欄的變化周期為3年左右。而決定母豬存欄變化的因素便來自于生豬價格和盈利水平的變化,以此來決定補欄和淘汰。
但不同階段價格和盈利的差異對母豬補欄和淘汰的影響并非一成不變。豬價高、盈利水平高不一定就會帶來母豬的瘋狂補欄,因為還有疫病風險在威脅養豬生產,例如2006-2007年的藍耳病, 嚴重影響了母豬的補欄,使母豬補欄啟動的時間較生豬市場走出虧損進入盈利的時間晚了半年以上,導致當年豬周期的上漲期從2006年的6月一直持續至 2008年4月,達到了罕見的近2年時間。同時,豬價低、盈利水平低也不一定就會帶來母豬存欄的下降,因為資金實力和抵抗風險能力決定了何時資金鏈斷裂, 這是可以隨著產業的升級而變化的。這一切都是可變的,并非一成不變的規律!
豬周期變化中不變的規律是母豬存欄變化對生豬供應變化的間隔時間,因為這是由生理周期所決定的。即: 母豬的妊娠周期、發情周期、哺乳周期、育肥周期。無論是否有疫情,無論資金實力是否強,生理周期無法改變。因此,從母豬存欄開始增加到生豬供應開始增加的 間隔時間和母豬存欄開始下降到生豬供應開始下降的時間間隔,是生豬市場變化中唯一不變的規律。
也正是辨清了豬周期變化中可變的和不變的因素,我們在預測豬價變化的時候拋棄了所謂的“3年左右一個周期”的周期論。在2013年虧損過后,我們依然預測2014年會虧損更深。因為,在沒有實現人造豬肉之前,豬肉的供應完全由母豬決定!
?6、生豬需求變化趨勢分析
由于自2012年 “八項政策” 開始實施后,對餐飲浪費及公務消費造成了空前的影響,餐飲業增速明顯開始下降。豬肉消費也受其影響開始了“擠泡沫”過程。因餐飲消費的豬肉占豬肉總消費的 30%左右,其下降幅度又在20%以上,因此,豬肉消費需求總體上被擠出了5%-10%的泡沫。致使本已過剩的產能再次被擴大。
三、2015年全國生豬市場走勢預測
根據前文對母豬存欄、總存欄及需求的變化形勢分析,不難看出,2014年中國生豬市場經歷了有史以來 虧損最為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虧損。但由于近些年大量外埠資本進軍養豬業,在致使行業總產能大幅增加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全行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在出現虧損的時候普遍先選擇保持存欄穩定,同時尋找資金后盾,而不是壓縮產能、減少存欄、減輕資金壓力。
直到全行業資金鏈實在無以為繼的時候才會選擇壓縮產能、減少存欄。這也是導致生豬市場連續3年低迷,并逐年虧損加深、時間拉長的產業背景。
但無論如何2014年貫穿全年的虧損時長、最深近400元/頭的虧損深度,以及4-8月份的玉米價格 暴漲、9-12月的豬價緩慢下跌,都將整個生豬產業過剩的產能基本淘汰。但此過程極其慘烈,無數的養豬場戶在12個月的漫長虧損中,先經歷了暴跌,并連續 跌破心理底線,在4月份時幾近絕望,但5月份的暴漲又帶來驚喜、看到希望,但隨后又再次下跌,繼續絕望。7月份開始的上漲曾讓全行業看到黎明的曙光,但玉 米價格的暴漲讓豬價的上漲打了五折。最后,9月份開始緩慢下跌猶如最后高舉的鈍刀,在12月份需求旺季到來前一點點一批批將無數養豬場戶送上了不歸路。
這一切都是2008年開始的資本驅動型產業升級之路所導致的后果!而豬肉消費“擠泡沫”讓這過程變得 更加慘烈。這種產業劇痛經歷了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的調整后,在2014年底已經趨于清晰。相對過剩的產能基本被淘汰,而且產能下降還將繼續, 有望持續至2015年中。
2015年的生豬供應有望從年初一直下降至年末,供應持續減少、供需缺口持續擴大,豬價持續上漲。我 們預測,2015年的生豬供需缺口有望從年初的基本均衡一直擴大至年末的10%以上,其對應的豬價可能是上半年走出虧損,但保持在成本線附近微利狀態,豬 價在6.5-7.5元/斤區間窄幅波動,春節后豬價有望再次回到6.5-7元/斤,并保持至5月份前后。
之后豬價開始發力上漲,至2015年末有望震蕩漲至8-8.5元/斤。全年呈現上半年低、下半年高的對號“√”走勢。全年平均價格有望達到7.5元/斤。
若發生較為嚴重的疫情,則后期豬價有望突破9元/斤。以目前的存欄及需求情況看,2015年生豬市場的由基本均衡向緊平衡,再向略微缺口轉變。像2007年、2008年、2011年一樣的暴漲、暴利很難在明年出現。盡管2014年的生豬市場是有史以來最為“寒冷”的。
生豬市場已經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的周期性上漲期,此輪豬周期的高點可能在2016年,2015年全年處于新周期的上漲期,但過程可能較為平緩,缺乏爆發力,而且上漲幅度也明顯不如2007、2011年。100-200元/頭的均衡盈利便已達到預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