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豬進入“新常態” 從山西生豬養殖業說起
2015/3/17 8:34: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3年價格走低,歷經2014年的“寒冬”,2015年依然“寒氣”逼人。“豬周期”已不再明顯,一味求量模式難再延續——“生豬價格在5.5元/斤上下徘徊,一頭2013年價格走低,歷經2014年的“寒冬”,2015年依然“寒氣”逼人。“豬周期”已不再明顯,一味求量模式難再延續——
“生豬價格在5.5元/斤上下徘徊,一頭豬出欄要賠300元-400元”,3月13日,一個養殖戶說。3年一輪的“豬周期”已不再明顯,養殖利潤高峰期是200元/頭至800元/頭,低谷期則是-400元/頭至-300元/頭。2013年春節前兩周生豬價格走低,歷經2014年的“寒冬”,2015年——依然“寒氣”逼人。
養豬進入“新常態”,養殖戶將何去何從?
從全省生豬的生產情況來看,2014年我省生豬存欄年增長率連續第5年突破了30%,年出欄10萬頭以上的大型豬場增長較快,生豬養殖的規;潭瘸^了60%;從全國來看,生豬存欄比較穩定、年出欄7億余頭,規;B殖的出欄量比重大幅攀升,但同時,利潤被壓縮、盈利微弱。山西農業大學教授李步高講了一個故事:“有這樣一個現象,一個夫妻檔的養殖戶,養了20頭豬,管理非常精心,他們的成本降下來了,這幾年沒有賠錢。但是,1000頭以下的規模場,很大一部分在賠錢,而且有的難以為繼,已經退出了養豬領域。”
山西農業大學教授李步高,他告訴記者,隨著消費結構的調整和規;l展的推進,豬肉的供給已經基本滿足了需求,有的年份甚至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2013年春節前開始走入低谷的生豬價格,到今天都徘徊不前的情況已經說明產業效益在下降,“豬周期”已不再明顯,生豬產業進入一個新的調整期,一味追求規模增長的數量型發展方式很難再延續。李步高說,在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型的過程中,種豬質量成為關鍵。
據介紹,我省豬品種資源豐富、特色明顯,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先后培育成功9個新品種、配套系,其中馬身豬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品種名錄,晉汾白豬獲國家級新品種證書,馬身豬、山西黑豬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的張樹方說,目前,我省已成立了豬育種協作組,將遴選50家重點種豬企業,充分利用育種技術結合以生豬生產性能為核心的大數據,促進產業向質量型發展轉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