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度山東葡萄酒進口情況統計分析
2015/2/15 8:32: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青島海關統計,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葡萄酒6059萬升,比2013年(下同)減少7.8%;價值6.6億元人民幣,下降23.4%;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升10.9元據青島海關統計,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葡萄酒6059萬升,比2013年(下同)減少7.8%;價值6.6億元人民幣,下降23.4%;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升10.9元,下跌16.9%。
一、2014年山東口岸葡萄酒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進口量波動明顯,月度進口均價呈走低態勢。2014年以來,山東口岸葡萄酒月度進口量波動明顯,但從整體看,下半年各月的進口量明顯高于上半年。12月份進口724.3萬升,為年內次高,同比減少8.9%,環比基本持平。價格方面,2014年2月份山東口岸葡萄酒月度進口均價達到每升20.5元的歷史次高位后迅速回落并波動前行,9月份后跌幅擴大,12月份環比有所回升,12當月進口均價為每升10元,同比下跌19.1%,環比上漲30%。
(二)一般貿易進口為主,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大幅增加。2014年,山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葡萄酒4457萬升,減少16.8%,占同期山東口岸葡萄酒進口總量(下同)的73.6%。此外,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1530萬升,增加35.3%。
(三)民營企業進口占比逾7成。2014年,山東口岸民營企業進口葡萄酒4543萬升,增加1.5%,占75%;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248萬升,減少29.5%;國有企業進口268.3萬升,減少17.8%。
(四)智利和歐盟為主要進口來源地。2014年,山東口岸自智利進口葡萄酒3197萬升,減少3.6%;自歐盟進口2167萬升,減少9.3%;上述兩者進口量合計占88.5%。此外,自澳大利亞進口415.6萬升,增加0.3%。
(五)大包裝鮮釀葡萄酒為主要進口品種。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裝入2升以上容器的鮮葡萄釀造酒”4061萬升,減少16.1%,占67%。同期,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鮮葡萄釀造酒”1776萬升,增加7.1%,占29.3%。
二、2014年山東口岸葡萄酒進口量減價跌的主要原因
(一)業外資本撤離,導致進口量減少。近幾年,進口葡萄酒的發展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大量的資本涌入葡萄酒行業,不僅是葡萄行業的人投資進口酒,業外資本也看中市場發展前景,地產業、煤炭業等各行各業的資本大量投資進口葡萄酒,各路業外資本蜂擁而至。然而2014年由于受政策大環境影響,市場需求低迷,進口商庫存高企,高端市場推廣全面受阻,國內葡萄酒市場出現價格下跌、銷售量減少的局面。進口酒暴利時代已經基本結束,葡萄酒市場正在經歷轉型“去泡沫”的行業調整期,大量業外資本撤離葡萄酒市場,導致進口量進一步減少。
(二)在新興電子商務促使價格透明度加大和中低端產品進口比例提高的雙重因素作用下,葡萄酒進口平均價格持續走低。2014年以來,除了政策、資本層面的原因外,電子商務渠道的擴大也是進口葡萄酒價格大幅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在國內眾多的購物網站中,售價在30~100元的進口葡萄酒品種較多,甚至部分原裝進口葡萄酒售價只有二十幾元,部分購物網站自營葡萄酒更是集中在三、四十元左右的價格。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進口酒的經銷商根據市場消費人群的需求變化,大幅增加中低端的進貨量,對原有的產品擠壓了一些泡沫,而電商的介入直接將價格透明化。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建議
(一)受“零關稅”實施和低端進口葡萄酒快速增長的雙重影響,國產葡萄酒企業或受到一定的沖擊。根據“中智自貿協定”,2015年智利葡萄酒產品進入我國內地市場的關稅將降為零,僅征收10%的消費稅,這是自2012年新西蘭葡萄酒享受“零關稅”進入我國市場后,又一個國家進口酒享受到“零關稅”待遇。智利是山東口岸最大葡萄酒進口國,其出口產品大多為性價比較高的品種,“零關稅”政策實施后,該國產品或將快速擠占中低端葡萄酒市場。同時,隨著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日趨成熟和理性,國內進口酒的經銷商也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大幅增加中低端產品的進貨量。在國產葡萄酒品質和競爭力偏弱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國家的葡萄酒享受“零關稅”待遇進入我國市場,在未來幾年內,中低端進口葡萄酒或將大量占領國產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壓縮國產葡萄酒企業生存空間。
(二)進口葡萄酒市場入行門檻低、渠道混亂,隨意定價甚至制假售假等現象極為普遍,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自2013年以來,由于政策原因高端白酒上漲勢頭受到了抑制,進口葡萄酒市場迎來了發展良機,憑借著時尚的元素、精美的包裝,進口葡萄酒市場迎來一派繁榮景象。然而,在龐大的銷量背景下,卻是一個不成熟的甚至畸形的市場體系。調查顯示,我國葡萄酒經銷商中規模在5人以內的小公司占據了36%的份額,其中56%企業的壽命在1~3年,大部分經銷模式是以市場初級模式的關系營銷為主。進貨渠道混亂、以次充好,隨意定價甚至制假售假等現象極為普遍。由于進口葡萄酒渠道非常復雜,在國外非常嚴格的紅酒分級制度在中國的進口葡萄酒市場就無法規范。一些小酒莊因無力獨立敲開中國市場,往往選擇聯合向中國經銷商供應桶裝原酒,到國內再將大桶進口原酒再分裝到小瓶中,并貼上“原瓶進口”的標簽,大大降低了進口葡萄酒的品質,讓一些品質優良的產品反而受到擠壓和限制3。
為此建議:一是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市場規范的力度,制定并完善相關行業標準,幫助企業找到潛力和發展的方向;二是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創建產品品牌優勢,提高國產葡萄酒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