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展望
2015/1/23 8:32: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宏觀經濟:改革為重頭戲,但經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投資仍是重要推動力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全年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內波動。1.宏觀環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貨幣政策松緊適度
宏觀經濟:改革為重頭戲,但經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投資仍是重要推動力
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全年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內波動。2013年,中央提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經濟發展方向,深化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持續放緩。2014年12月,CPI位于近五年較低水平,僅同比上漲1.5%,通縮壓力顯現,且近三年PMI在榮枯線附近波動,2014年三季度出現小幅回升,但四季度再次下行,制造業增長動力有所減弱。2014年GDP同比增長7.4%,為二十多年來最低水平,預計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則可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下調,中國經濟已經從上個十年年均近10%的增速放緩到現在7%-7.5%左右的“新常態”。
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5年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總體來看,中央開始接受更低但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速度,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改革也成為2015年的重頭戲。預計2015年我國經濟仍將在改革中平穩運行,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釋放紅利,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維持新常態下經濟的平穩增長,但由于內外部因素影響,經濟進一步放緩的可能性較大。
貨幣信貸環境:政策調整松緊適度,降息降準預期加強,但整體仍將保持穩健
降息降準預期強烈,但整體貨幣環境仍將穩健。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各項改革穩步推進,但為了降低可能潛在的調結構和貨幣政策寬松之間的對立,2014年貨幣政策調整主要采取定向寬松的模式,通過定向降準、PSL、SLF等工具保證流動性。年末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2.2%,低于全年既定的13%左右的調控目標,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6%,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2014年11月,在經濟發展面臨結構性調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央行宣布降息,預示著通縮壓力之下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已經開始,同時,在年末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2015年仍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因此,我們預計在2015年,我國將根據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一次或多次的降息降準,貨幣政策由定向寬松轉向全面調整,但受復雜經濟環境影響,2015年貨幣環境仍將以穩健為主。
具體來看,2014年以來,部分銀行出現個人按揭貸款難,貸款審批時間過長等問題,加之市場下行壓力較大,導致上半年新增個人按揭貸款占新增房地產業貸款的比重明顯下降。下半年,中央連續出臺政策保證貸款需求,降低貸款利率,或引致部分觀望需求加快入市。同時,2015年存在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將有可能改善個人按揭貸款情況,推動2015年市場回溫。從融資層面來看,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明顯下降,全年為16.46萬億元,比上年少8598億元。但是,隨著金融制度改革日漸市場化,利率和存貸款指標彈性增強,融資成本有望降低,預計2015年房企整體資金面或出現改善。
房地產調控:調節回歸市場化,地方政策更趨靈活
調節逐步回歸市場化,長效機制逐步取代短期調控手段。2014年以來,限購、限貸等調控手段已經逐漸退出,包括保障房建設、不動產統一登記、房地產稅立法、土地制度改革等在內的長效調控機制正逐步建立,通過長效、可持續、穩定有效的市場和經濟手段使房地產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展望2015年,我國逐步健全不動產統一登記配套制度,并預計于2016年全面實施,為房產稅的實施及長效機制的完善奠定基礎。同時,房地產稅立法及改革工作逐步推進。此外,預計未來仍將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嚴格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保障棚改等保障性住房的合理用地需求。整體來看,未來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手段將更趨于長效、穩定,從而促進市場建立自身的調節機制,保障長期穩定發展。
不同城市市場呈現明顯分化,地方政策調整也更趨靈活。各城市將在保障民生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相應的信貸、財政、公積金等政策調整。近年來,不同城市的價格、供求結構等市場特點差異性愈加明顯,各城市也應“因城施策”,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從方向上看,在市場仍存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多數城市或將出臺適度放松政策支持房地產業發展,從戶籍制度、公積金制度、契稅財稅補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動需求入市。而對于長期供求矛盾問題突出的一線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將通過執行較為嚴格的差別化信貸、公積金及財稅政策,優先保障自住型住房需求。由于市場環境不同,預計未來城市間的調控措施和力度的差異仍將繼續存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