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奶”延生:原料端價格下跌 終端乳制品卻沒下跌
2015/1/21 8:32: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目前,廣州市奶牛養殖場與乳品生產企業均已達成了購銷意向,已沒有再發生奶農倒奶現象,而佛山三水區的養殖戶問題也在這幾天得到解決。”廣東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對南都“目前,廣州市奶牛養殖場與乳品生產企業均已達成了購銷意向,已沒有再發生奶農倒奶現象,而佛山三水區的養殖戶問題也在這幾天得到解決。”廣東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對南都記者透露。
近期,乳業最熱的詞就是“倒奶”,廣東之前在佛山、南沙和惠州也都出現倒奶,目前大部分都得到解決,但企業也私下透露,對于散戶供奶的需求其實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奶價在原料端大跌,但消費者在終端卻幾乎感受不到,目前市面上的乳制品,包括純牛奶和奶粉,幾乎都沒怎么降價。
奶農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
廣東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對南都記者透露,“此前廣東省農業廳已派出多個檢查指導工作組,分赴惠州和佛山等重點地區開展生鮮奶購銷檢查指導工作,全力協調解決奶農賣奶難問題。”據了解,目前還存在“賣奶難”甚至倒奶現象的主要為惠州市博羅縣小規模養殖場或養殖小區。燕塘、風行和香滿樓等多家廣東本地乳企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雖然壓力很大,近期依然加大了對廣東省內奶農的支持,繼續續簽了新一年的采購合同。此外,還有乳企的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因為自有牧場的份額不斷增加,在目前乳制品需求的這個增長幅度之下,對于散戶的鮮奶其實需求量有限。”
“奶農在產業鏈中處于極度弱勢地位,原奶的收購價格、質量標準完全由企業掌控。”乳業專家王丁棉對南都記者表示,“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企業搶奶源,標準也適當放寬,奶農可以得到好處。但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壓級壓價現象比較普遍,奶農養牛處于虧損狀態。”據了解,目前對于奶農來說,豆餅、濃縮料等精飼料價格一直呈現上漲趨勢,而牛奶消費正逐漸進入淡季成本的不斷上升、原奶價格的逐步下降以及進口奶的沖擊,多重原因導致了這一輪的倒奶事件。
終端產品價格幾乎不動
值得注意的是,原料端價格下跌并沒有反映到終端乳制品的價格上,南都記者在廣州地區走訪多家商超,發現除了少部分在做促銷的純牛奶之外,大部分的乳制品價格依舊堅挺,以天河區的一家華潤萬家為例,超市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貨架上大概八十多種乳制品,包括純牛奶和奶粉,除了四種做特價促銷的純牛奶之外,其他產品在這兩三個月都基本維持原價。而且最近并沒有接到乳品企業有關價格下調的通知,超市里的一些價格調整只是每年年初正常的賣場促銷活動。”換句話說,即使是價格略有下浮,也跟近期的大環境并無關系。而其他一些超市的情況也與此類似。
有蒙牛的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以純牛奶為例,原料成本大概占總成本的20%-30%左右,此外還有加工、包裝、物流以及營銷和渠道成本,其中營銷和渠道成本是大頭,而且包裝成本這幾年都保持上升趨勢,至于降價,在目前的形勢下,大幅度的降價,對于企業的銷售以及利潤的增長并沒有很強的拉動作用,所以目前企業都處于觀望中。”
在整個產業鏈上面,商超等渠道都是旱澇保收的,其中商超的收益主要體現在向進店企業收取的各項收費上,超市收取的各項費用大大削減了企業利潤,前述蒙牛內部人士表示,“商超是大爺,純牛奶的銷售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商超,這一部分的費用從來就不敢拖欠。”
存欄量未來將大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倒奶,一方面中國人均牛奶占有量還非常低,占全球人均水平1/3還不到,和國外多數國家巴氏奶是乳業消費大頭不同,國內乳制品行業一直是“重常溫奶輕巴氏奶”,盡管二者究竟營養價值孰優孰劣目前業界尚存在諸多爭議,但是巴氏奶是拉動生鮮奶源和養殖業的主要動力,因為和常溫奶既能選用奶粉也可以選擇原奶作為加工原材料不同,巴氏奶只能使用生鮮乳加工。
王丁棉認為,“政府層面需要從政策上對于國內乳品結構加以引導和調整,對巴氏奶的生產予以相關財政補貼,在進口奶粉以及不同級別奶粉的加工用途上予以明確區分,鼓勵企業多使用生鮮乳作為原材料甚至進行關于配額說明。如此將一定程度上拉動國產原奶的消費。”
也有專家認為,去年年初奶價漲,年底到今年年初大跌,到了明年這個時候可能又得漲價,有不愿具名的農業部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目前乳業一大部分小農生產方式,大型企業只負責加工,而對于上游的養殖,有一大塊還是分散的農戶模式。企業來收奶,之后加工。企業不收奶了,自然這奶就沒人要了。而什么時候增加供給,多養牛,什么時候該減產,奶農們根本不知道,只能聽天由命,供給和需求總是持續地偏離,通常是循環著來,今年奶價大跌,估計存欄量會大跌,那到時候明年的牛奶又該漲價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