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鮮奶喂豬:是企業拒收鮮奶?還是奶價下跌?
2015/1/7 15:28: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從今年2月份開始,生鮮乳價格卻連續10個月下跌,同比下降6.1%。農民1萬6、7買的牛,現在6千塊就賣。奶牛懷孕9月,從小牛到能出奶又需要2年,所以農戶們揮淚從今年2月份開始,生鮮乳價格卻連續10個月下跌,同比下降6.1%。農民1萬6、7買的牛,現在6千塊就賣。奶牛懷孕9月,從小牛到能出奶又需要2年,所以農戶們揮淚殺掉懷孕的牛。鮮奶滯銷,奶農們只好把小區里每天產的5噸牛奶往下水道里排放。
進口奶沖擊國內奶業國內多地頻現倒奶殺牛事件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量的洋牛奶、我國奶粉涌入中國市場,已直接威脅我國奶牛養殖業,希望政府方面通過技術壁壘來減緩進口奶的數量
2014年是中國乳業市場政策落地最多的一年,然而,卻有國內乳業迎來“寒冬”之說。中國的奶價從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3.9元/公斤,全國各地頻現倒奶、殺牛事件。部分乳企虧損額加大,奶農關門倒閉數量增多,從“奶荒”到“過剩”,僅一年之隔,中國乳業市場究竟問題出在哪里?
面對全球奶價的持續下跌,中國的乳企和奶農如何相處實現共贏成為行業最熱話題。
全國各地
出現殺牛倒奶事件
2015年元旦剛過,山東濰坊又爆出企業拒收奶而導致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
據濰坊一位奶農反映,目前縣城有5-6家小區養殖戶被企業停站,而其它牧場的鮮奶,企業也不會全部都收購,拒收的奶,要不被倒掉,要不就做成基粉來喂小牛。
而濰坊事件僅是冰山一角。在這之前,河北地區也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農民當初花1.6萬元/頭左右買的牛,現在只賣6000元,奶農把成噸的鮮奶倒進下水道。另外,廣州地區在當地奶協及政府部門的協調下,拒收奶現象才有所緩解。
一組數據顯示,自2014年2月份開始,生鮮乳價格連續10個月下跌,同比下降6.1%。根據農業部對482個生奶固定觀測點1-9月份的價格調查,奶價已從4.26元/公斤降至3.84元/公斤。而實際上去年年底最后這二、三個月的奶價一直呈下跌趨勢,青海、山東的散養戶奶價已跌至1.6元/公斤。
價格漲跌是受市場供需決定的,那么,企業拒收和奶價下跌是國內奶源過剩還是另有它因?
對此,乳業資深研究員宋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奶價下跌在2015年會持續。由于國際奶價持續下跌,國內又加大進口粉數量。乳企為了降低成本會選擇低價的進口粉,這就導致了國內鮮奶價格下跌,企業拒收鮮奶的現象不斷發生。
其實,歷史上也有倒奶殺牛事件發生,但在國內加大乳業市場扶持的當下卻發生大規模的殺牛倒奶事件,還是給了行業不小的震動。
據乳業專家王丁棉介紹,從2009年起,奶農殺牛賣牛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每年退出、棄養的農戶均超10萬戶,今年又見多個地區的奶農在倒奶、殺牛、賣牛。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今年也罕見地出現了有10戶奶農棄養,這是15年來首次出現的現象。
王丁棉對記者表示,飼料售價高位不下,人工等養殖成本上升,奶價不穩甚至下跌,乳企壓價,以及過多使用進口奶粉而減少使用本地奶源,這些都是導致奶農殺牛賣牛的主要原因。
不過,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曾表示,奶價、拒收、倒奶等問題是所有的奶業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的階段,當前的問題是我國奶業發展過程中,或者說是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局部性、區域性、個別事件,不代表整個奶業形勢。
而對于奶農來說,他們目前還是期望企業能夠足額收購鮮奶,他們的日子還能維持下去。
“只要企業不隔三差五地以衛生不合格而停站,還能維持下去的,我們這里最多的時候停八個站,有30噸奶倒掉或者噴粉。”濰坊一位奶農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表示,他希望企業按照合同辦事,不要在低價收奶的同時給奶農增加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