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廣東玉米進口情況分析
2015/1/6 14:43: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統計,2014年1-11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玉米104.3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增加1倍;價值17.1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90.5%;進口均價為每噸據海關統計,2014年1-11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玉米104.3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增加1倍;價值17.1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90.5%;進口均價為每噸1637元,下跌7%;絕大部分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其中,11月進口玉米19.6萬噸,減少35%;價值3.1億元,下降40.7%,進口均價為每噸1577元,下跌8.8%。
一、2014年11月份經廣東口岸進口玉米的主要特點
(一)11月進口量回升至近20萬噸水平。2014年以來,經廣東口岸玉米的月度進口量波動較大,其中前2個月的進口規模延續去年末以來高位態勢,月度進口量均達到30萬噸以上水平,但隨后連續8個月大幅回落,其中8月和9月的進口接近停滯,僅進口玉米細粉。11月進口量回升至19.6萬噸,減少35%。
(二)烏克蘭為當月最大的進口來源地,首次進口的保加利亞玉米略顯價格優勢。11月,經廣東口岸自烏克蘭進口玉米15.9萬噸,去年同期無記錄,占同期經廣東口岸進口玉米總量(下同)的81.3%,進口均價為每噸1595元。同期,首次自保加利亞進口玉米3.7萬噸,占18.7%,進口均價為每噸1498元。
(三)國有企業主導進口。11月,國有企業經廣東口岸進口玉米12.9萬噸,減少39.6%,占同期經廣東口岸玉米進口總量的(下同)65.9%;其中首次進口的3.7萬噸保加利亞玉米全部由國有企業進口。同期,私營企業進口玉米6.7萬噸,減少13.8%,占34.1%。
二、近期玉米市場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我國玉米進口渠道將趨于多元化,烏克蘭、保加利亞非轉基因玉米成為企業新的選擇。2013年10月份至2014年6月中旬,我國累計已退運125.2萬噸含有MIR162轉基因成分美國玉米及其制品;11月初,廈門海關對夾藏于集裝箱內的21.6噸MIR162轉基因散裝玉米移交緝私部門做進一步調查處理。在我國接連退運、截運美國玉米的同時,為避免對單個國家的過度依賴,也開始尋求進口渠道的多元化。2013年,阿根廷和烏克蘭玉米分別獲得出口我國的檢驗檢疫資格;2013年8月我國與保加利亞兩國簽署《關于保加利亞玉米輸往中國植物檢疫議定書》;2014年4月,中巴兩國檢疫部門簽署《關于巴西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協定書》。數據顯示,自2013年8月起,經廣東口岸開始自烏克蘭進口玉米,目前已累計進口51萬噸。此外,2014年11月,經廣東口岸也首次進口保加利亞非轉基因玉米3.7萬噸,據悉,該批玉米為天津某農墾公司在保加利亞種植后返銷國內的。我國玉米進口渠道趨于多元化,也就意味著,我國進口玉米超過9成來自美國的時代會逐漸成為過去時。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經廣東口岸自美國進口玉米僅為47.9萬噸,占廣東口岸進口玉米總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6.4%下滑至45.9%。
(二)全球玉米庫存或創27年最高,國家糧儲系統應增強臨儲靈活性。據國際谷物協會預測,受益于良好的天氣狀況,2014-2015年全球玉米庫存預期調升300萬噸,至1.9億噸,有望創下1987-1988年以來的最高歷史記錄。資料顯示,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快,以2014年為例,玉米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137萬畝,玉米產量連年增產,但下游需求不振,2012年之后,飼料消費和深加工消費都開始出現明顯下滑,也導致近年來我國玉米庫存量居高不下。2014年11月25日-2015年4月30日,為2014年度玉米臨儲收購期限[,而有關專家指出,已執行8年之久的玉米收儲政策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越來越多的玉米臨時儲備量使國家付出了高額的存儲成本,且臨儲收購直接形成了與生產企業爭糧的局面,也影響著價格的市場化形成機制;行業人士建議國家糧儲系統應增強臨儲靈活性,盡快啟動玉米政策調整步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